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士28日介绍,为期五年、总投资达四十亿元人民币的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已经结束,此次整治基本实现了使中山陵景区成为“生态之园、文化之园和旅游之园”的目标。近日,该景区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首批二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始于二○○四年的南京中山陵园环境整治,是中山陵建陵八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环境综合整治。当时,由于历史原因,中山陵景区方圆三十一平方公里区域内驻扎着近百家单位,有十三个自然村庄、九个居民片区的二千五百多户居民,且违章搭建现象屡禁不止,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严重损害了景区的整体形象。为此,南京市决定投巨资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
五年来,通过搬迁单位和住户、拆建还绿、退耕还林和荒地补绿,中山陵景区新增绿地面积达七千余亩,森林覆盖率提升了十个百分点,南京人均绿地面积由此增加了零点六平方米以上。
环境整治使得中山陵景区内的动植物种类也不断增加。根据最新的普查,紫金山昆虫种类由一九八二年的二百余种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二百余种,鸟类由八十余种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四十余种,植物种类由六百余种增加到现有的一千多种。以前从未出现的国宝级“东方白鹳”、全球珍稀物种“黑脸琵鹭”等,现在也都“光临”紫金山。
此外,景区内还陆续建成了中山陵、中山书院、白马公园等二十五套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下马坊遗址公园、博爱园、明陵路三条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建设。而作为环境整治的重要成果,景区内琵琶湖公园、前湖广场、中山门入口公园、博爱园、钟山体育运动公园、下马坊遗址公园、王家湾公园等一批公园先后建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据介绍,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城市森林公园,中山陵园风景区已确定下一步建设目标,将充分发挥绝佳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建成“全国绿色低碳示范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