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一大早,北京图书大厦刚开门营业,一群胸前挂着绿色胸牌的购书者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书架前挑书,不一会儿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堆得满满的。
这些顾客是160多位来自京郊的农民,他们代表村民为本村的益民书屋挑选图书。在选书代表中,有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有村里的生产能手,有勤劳贤惠的大婶,也有鹤发童颜的老人。他们手中的选书卡预存了1万余元,可根据各自需求自行选购图书。
“益民书屋怎么建,农民自己说了算。”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冯俊科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是送书给农民,现在我们要把选什么书、读什么书交给农民自己来决定。现在农民的阅读需求层级很高、种类很多,单靠送书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了。”
从小说到菜谱,从计算机到炒股,从养殖技术到机械维修……代表们挑选的图书林林总总。来自通州区罗庄的大学生村官田凤香说:“来之前,村里人交待我要买一些种植技术书和简单的计算机入门书,我都挑好了。”
北京图书大厦作为北京市“读书益民”工程的出版物定点采购单位,对接、选、购、送等服务环节进行了精心安排。为方便农民代表挑选到合适的图书,卖场内专门设立新书区、畅销区、主题展区等特色区域,对选书代表进行有重点、分层次的导引。
今年,按照“益民书屋怎么建,农民自己说了算”的工作思路,北京市新建益民书屋的图书有80%由农民群众自己选择。自选书分两种形式:一是根据京郊各区县的区域特色和功能定位,组织专家审定图书目录范围后交由农民群众从中选择;二是组织农民代表到政府采购中标的图书大卖场中自行挑选。
农民自己为益民书屋选书这一开创性举措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仅北京图书大厦分会场已接待来自门头沟、昌平、顺义等地区的“益民书屋”200余家、选书代表500余人次,共选购、配送图书61207种63133册,价值共计1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