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的消息发布后不久,人们就把讨论的话题引到了商业开发。学者裴钰声称,开发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带来4.2亿元的经济效益。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说,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 进展 ]
曹操后人疑在许昌或安阳
曹操墓被找到的消息发布后,一网友提出可以与曹操的子孙进行DNA鉴定,来确认曹操墓的真假。
29日,一位“才高八斗曹植”的网友自称是曹操第82代后裔,他在天涯社区发表了《关于我祖魏武王曹公孟德墓被发现的声明》。声明称“我根据我爷爷留下的族谱,查到本家族为曹操的后裔,属于曹植这一分支。”
安徽亳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曹操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威告诉记者,汉魏时期人名多是两个字的,没有中间的表示“辈分”的字,除孔、孟个别姓氏之外,大多数姓氏在明清之前,几乎没有家谱,说谁是谁的后代,这个很难确定,所以做出的DNA鉴定肯定也不具有参考价值。
赵威进一步说,曹操出生于安徽亳州,但安徽亳州的曹姓很难说就是曹操的后代。“按照我的看法,都不是曹操的后人,由于政治原因,曹操死后,他的后代大多被赶出了亳州。按照我的研究和推断,曹操的后人应该在河南的许昌或者安阳一带。”
亳州想与安阳共同打造“曹操牌”
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在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12月30日,安徽亳州市旅游局副局长赵威接受采访时称,亳州市派出考察组赴安阳到现场察看,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结合三国志和其他史料分析,基本可以断定这座曹操墓是真的。
赵威还表示,这次安徽亳州派人去安阳,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希望能和安阳建立旅游方面的合作,共打“曹操牌”,共同开发,实现双赢。与河南的许昌、安阳联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曹操文化游旅游线路。如果想了解曹操的身世,就到安徽亳州,如果想了解他的丰功伟绩,就到安阳和许昌。
[ 商机 ]
在曹操墓中发现了两位女性的尸骨,这也引起了精明商家的注意。昨日,记者看到一款名为《赤壁》的游戏,宣传语中说网友们可在甄芙、小乔、大乔、貂蝉、蔡文姬、宫女等人中识骨寻踪。
市民黄建华是个老网游迷,他看了《赤壁》的这篇宣传语后说,《赤壁》游戏已经上线很长时间了,他们只是临时增加了些内容,是在利用曹操墓的发掘进行商业性的炒作。
学者称一年可得4.2亿的收益
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的裴钰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人文研究,他认为,曹操墓的发掘和保护,必然会有商业旅游开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开发曹操墓能给安阳带来多少收益,裴钰算了一笔账:2008年,安阳旅游业收入为54.9亿元,同年,安阳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1180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5万人次。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今年“五一”假期,安阳市接待游客37.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99.57万元。今年“十一”假期,安阳市旅游接待人数达7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3亿元。可以平均计算,安阳在黄金假期里,从每个旅游者的腰包里“赚取”了214.8元。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接待人数在200万上下。
曹操墓作为全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按照安阳旅游业平均值214.8元计算,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 保护 ]
安阳拟建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29日新浪网上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9日18时,赞成把曹操墓进行深度商业化开发,就地建成博物馆、成为旅游景点的网民占38.9%;赞成就地封存,保持古人清净的也同样占了33.3%;赞成文物移出来搁置保存的占27.8%。
那么有关部门对曹操墓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表示,将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建设一个集文物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大河报:老文物工作者:确认曹操墓凝聚很多人的心血
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在北京宣布重大考古发现——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多次论证,确认是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此时,在郑州,刚看过中央电视台东汉大墓考古发掘新闻报道的一位老人禁不住潸然泪下。这位老人叫常俭传,一位曾担任过河南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的老文物工作者。
12月28日晚,常俭传见到记者时说:西高穴村东汉大墓被确认为曹操墓,我的心愿已了。
退休后开始寻找曹操墓
常俭传告诉记者说:我在任的时候,主张河南的文化要打“三张牌”:世界文化遗产牌、历史名人牌、历代帝陵牌。这三张牌我省只打出去两张,龙门石窟、殷墟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正在进行当中。2000年春,还开展了与邻省争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老子故里归属的较量,最终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确立了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维护了河南的尊严。但最后一张牌——帝陵牌一直没有打出去,因为我省境内的历代帝王陵墓大多被洗劫一空。本来很有希望的新郑许岗战国大墓尽管规格高,规模大,但由于该墓历史上曾被盗掘,无文物能证明此为韩王陵,最终只能认定是战国大墓。
常俭传说:2005年4月,我退休后被安阳市人民政府聘请为顾问,协助安阳市委、市政府进行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2005年9月27日,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对殷墟“申遗”工作进行了实地评估,等待第二年的联合国相关会议审批。在安阳的这段空闲时间,我想起了曾看到的1998年4月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出土的鲁潜墓志,其中提到了曹操墓的位置,我开始和安阳市的文物、地方志等方面的几位专家一起研究寻找曹操墓。
鲁潜墓志锁定曹操墓位置
常俭传说:2005年10月份,我和安阳市文物局的领导、有关文物专家及地方志的同志先后四次赴豫、冀交界我省一侧的渔洋村、西门豹祠遗址、甄夫人墓以及河北临漳县的雀台等进行考察。考察过后,大家经过认真讨论,认为我省应下大力气尽快找到曹操墓。常俭传说,由于《三国志》等史籍对曹操墓的位置记载不够确切,关于曹操墓的位置,历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1998年春,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砖厂取土时发现了后赵时期太仆卿驸马都尉勃海赵安县鲁潜墓志。墓主人鲁潜死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墓志详细记载了鲁潜墓与魏武帝陵的相对位置。墓志以高决桥(今安阳县高穴村西北)为坐标,西行1420步,再南下170步便至魏武帝陵西北角。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曹操墓位置最早和最具体的记载。从墓志出土的位置、墓志记载的魏武帝陵位置等初步判断,魏武帝陵应在安丰乡渔洋村东地与西高穴村西地之间,并且当时还应有陵园,不然不会有魏武帝陵西北角的记载。
常俭传说:我在渔洋村参观龙振山的文物展室时,发现有三国时期的文物,如门钉及瓦当等。看到那么大的门钉和瓦当,心里感到很震惊,这是帝王才能用的东西啊。这一带除了史料上记载的曹操墓,并无其他王陵。龙振山还告诉我,村民在渔洋村东南地浇水灌溉时,有的地方渗水严重,怀疑地下有大墓。
常俭传说:2005年12月12日,我和专家商量后,决定以我个人名义向省委及其他领导同志写信,建议早日对这一带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考古调查。我们为什么如此心急呢?因为自鲁潜墓志发现之后,不法分子经常窜到安阳县安丰乡一带进行窥探,企图盗掘。由于这里地处两省交界处,行政管理难度很大,文物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再一个是近年来,河北省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在积极研究寻找曹操墓,认为曹操墓应在河北省临漳、磁县一带。我们不早日行动,将来可能会被动。
看到墓内的惨状就想哭
常俭传说,或许是机缘,或许是巧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安阳段考古工作的负责人,在听取了安阳县安丰乡党委书记贾振林关于当地盗掘古墓的情况介绍后,对这一地域的古墓葬、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严密排查,在西高穴村西地发现了一座东汉大墓。因为该墓曾多次被盗,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决定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发掘得到了安阳市、安阳县的大力支持。
常俭传说:2008年12月12日上午10时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潘伟斌会同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安丰乡党委书记贾振林等和我共8人一起在西高穴村西地开挖了东汉大墓发掘的第一锨土。
考古发掘工作是严格按照考古操作规程进行的,常俭传建议大家共同遵守“科学发掘、抢抓时间、只干不说、确保安全”的工作原则。
常俭传说:2009年9月底,东汉大墓墓门被打开,10月7日我第一次进入了墓中,看到墓内的惨状,当时就想哭。墓主人尸骨散落一地,一个头骨被盗墓贼踢到了墓门口。墓里遗留的矿泉水瓶子上日期有2007年11月的,还有2008年9月的,说明在我们发掘前不久盗墓分子还在疯狂地盗墓。
2009年3月,安阳一位收藏家收集到了一块刻有“魏武王”铭的石牌,据说是出自西高穴东汉大墓,说明这座大墓有可能是曹操墓。这个石牌不是科学发掘的东西,不能当做直接证据,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信号。到了11月初,墓内还是没有出土直接证据,我非常关注,一天打一个电话询问情况。11月8日,发掘出土了“魏武王常所用 虎大戟”石牌,听到这个消息我彻夜未眠,真是谢天谢地。
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正在发掘的西高穴东汉大墓及出土文物进行了鉴定,最终认定该墓确为魏武帝曹操陵。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向世人宣布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压在大家心头整整一年的巨石终于落地了。
曹操墓的确认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
常俭传说:我一直把为河南寻找并发掘一处帝王陵墓,定为我人生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在,魏武帝曹操陵已经找到并发掘成功,我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了。
对于曹操墓今后的有关工作,我想提几点建议。加大破案力度,尽最大努力追缴曹操墓被盗文物,严惩文物犯罪;加快对曹操陵区范围内的文物勘探工作,搞清陵园的范围、规模、形制,摸清有无陪葬坑、陪葬墓等;在勘探清楚的基础上,制定保护与开发利用曹操陵的规划;成立魏武帝曹操陵保护管理机构,规划筹建“魏武帝曹操陵遗址博物馆”进行原址陈列,争取早日对外开放。通盘考虑开发三国文化和安阳市的文物旅游总体规划,努力打好曹操陵这张帝王牌;尤其要注重加强安全工作,包括出土文物的安全、遗址本体的安全、遗址的历史环境和风貌安全等;曹操陵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应尽快组织力量将其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保护开发好这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常俭传说:曹操墓的发掘与确认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如果没有省文物局、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市考古研究所、安阳县文化文物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如何没有潘伟斌、孔德铭等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曹操墓的发掘与确认不会如此顺利,应该谢谢他们。退休后我告诫自己要“做个明白人,干点舒心事”,寻找曹操墓是我最近几年最主要的一个心愿,现在曹操墓已经被确认,我可以安心了。
新京报:曹操墓考古队领队称发现新证据 质疑者可现场考察
“谁不相信,可以亲眼来看一看。”昨日,曹操墓考古队领队潘伟斌在曹操墓前,针对对于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做了回应。他表示,欢迎争鸣,并称现在已经发现了新的支持证据,但是还不便向外透露。
回应质疑
欢迎质疑者亲自考察墓穴
昨日,对学者提出魏武王石牌字迹粗糙,可能伪造,以及曹操墓真伪的问题,潘伟斌表示,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他欢迎争鸣,只是希望争鸣的人拿出充足的证据。“谁不相信,都可以亲自来看一看。”
潘伟斌表示,已有新的支持此墓为曹操墓的证据,将会在合适时机向外通报。
对于外界关注的骨头DNA鉴定的问题,潘伟斌表示,如果鉴定有进展,将会成为支持的证据之一。
土地补偿
发掘所涉耕地村民获补偿
昨天,西高穴村村委会主任徐焕朝表示,曹操墓所在的地点是农民的耕地,一共涉及18.5亩。2008年墓地进行保护后,提出了对村民的补偿方案,一亩地补偿1.75万元。
徐还表示,曹操墓发掘后,附近已经不允许建房子,方圆2.5公里都将划入保护区。而为了对曹操墓的开发,会在2010年将到村子里的道路修成二级公路,村子的路将连接到107国道,修路距离大约长9公里。
安丰乡党委书记则表示,由于村子里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墓穴未被挖出,所以现在谈整个村子的规划还过早。但他表示,之前的墓穴开发都是由县里出钱。
资金来源
考古发掘县财政已投300万
徐焕朝称,整个考古发掘目前为止投资了300万元左右,钱都是由县里财政出。他称,一度经费非常困难,考古队队员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
- 质疑
亳州原博物馆长提出四点质疑
任馆长20年,曾发现亳州曹氏宗族墓群
近日,“曹操墓在河南安阳”的报道引起了各方人士关注,其中也包括曹操的故乡安徽亳州人。昨日,亳州市博物馆曾做了20年馆长的87岁老人李灿,提出了四点质疑。
昨晚,87岁的李灿老人说,他1953年是安徽省博物馆筹备组文物调查员,1974年至1994年任亳州市博物馆馆长。引起各方关注的亳州的曹氏宗族墓群,就是他1976年发现的。
针对“曹操墓在安阳”的消息,他产生怀疑。曹操的墓到底在哪里,李灿也给出了推论。
李灿说,根据埋葬的习俗推理,曹操的墓要么在曹操的封地邺城,要么在故乡亳州,如在汉献帝的都城许昌不现实。除三个可推测的地方,“其他地方,更是没有理由。”
总之,他认为,目前的曹操墓在安阳的结论太仓促了,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四大疑点】
位置 两份遗嘱葬地都非安阳
李灿称,曹操共写过两份遗嘱,即《终令》和《遗令》。两份遗嘱中都提到曹操要葬在邺城西门豹祠西原(西岗),而邺城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临漳县,所以不应在安阳。报道所公布的西门豹祠西原为后迁的。
年龄 骨头鉴定与曹操年龄不符
根据文献记载,曹操死于66岁,而如今人骨鉴定为60岁左右,即为50多岁或六十一二岁,年龄不符合。
曹操的妻子卞王后生于公元160年,死于公元230年,卞王后的年龄应为70岁,所以也和公布的50多岁女子年龄不符合。
《三国志·卞后记》记载,卞王后和曹操合葬,而公布的消息还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子,更无法解释。如用殉葬解释多出的女子也是不通的,因为从汉代起就不用活人殉葬。
字体 石牌字体水平与时代不符
他当年考察曹氏宗族墓群时,挖出500多块汉代文字墓砖,熟悉那时期书法水平和字体。而公布的石牌的文字字体形态像汉魏时期的隶楷八分体,石枕上的文字像东晋十六国或者南北朝的字体,字体不统一不像。那个时代有许多书法大家,书法造诣高者多,而目前公布的石牌上的字体水平一般。
封号 石牌所刻封号与历史不符
另外,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晋爵称“魏王”。
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又被封为“魏武帝”,而此次石牌上却刻着“魏武王”。
中新网:曹操墓被发现引发韩国曹操热 媒体长篇累牍报道
韩国民众和媒体对中国历史人物情有独钟。汉朝、三国、魏晋隋唐、元代以及近代等几乎每一个中国历史研究领域都涌现出了诸多专家。但对于韩国老百姓来讲,三国的故事最受追捧。最近曹操墓被河南方面宣布确认,韩国媒体和民众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韩国著名小说家李文烈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志》多年来在韩国畅销不衰,销量高达1400多万册。韩国人更是把三国中的人物故事应用到各个领域,一些方略甚至被运用于企业管理。韩国现代炼油公司自编的《伦理经营指南》,包含这样的内容:“诸葛亮、关羽、曹操Yes,刘备No。”公司方面说明道,该手册以《三国志》中的登场人物为基础,用趣味性方式讲述了伦理经营理论。
对于曹操墓12月27日被宣布已获得确认,韩国《朝鲜日报》次日就刊文予以报道,称“曹操墓时隔1700多年重见天日”。文章详尽的报道了这次发现的过程,并指出曹操担心自己死后陵墓被盗,建了“七十二疑冢”,因此他的陵墓位置一直是个谜。
29日,该报又刊发了评论员文章,正说“曹操的坟墓”。文章着重介绍了曹操一生的表现,如小时候用计假病引发叔父不再受信任,以及说出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韩国媒体对曹操颇有好感,该报指出虽然曹操在中国历史上一度评价不高,被认为“诡计多端、冷酷无情”,但“无疑是历史的胜者”。该报进而指出,“曹操作为一名军事战略家或政治家,刘备或孙权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曹操懂得在乱世中和治世中如何有区别地行事。曹操认为,在乱世,能力比道德重要,因此遇到人才时不分敌我进行选用。曹操懂得适时称赞他人使人感动,认为要得天下不应受到琐事束缚,因此不仅欺骗敌人,还时常欺骗部下。
文章最后指出,河南省发现了曹操的真正坟墓。曹操担心自己死后陵墓被盗,留下遗言建立“七十二疑冢”,因此他的陵墓位置一直是个谜。凭借足智多谋和应变能力成为乱世胜者的曹操最后的面貌,终于呈现在了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