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出台:新书网上销售不低于85折

来源: 文汇报

《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出台

    新书网上销售不低于八五折

    新年伊始,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规正式在我国出版业推行。记者今天(8日)获悉,酝酿已久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议、修改后,于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当天正式出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国家版协主席于友先出席。

    行业规范是否只是“纸老虎” 

    一套《中国通史》,定价1200元,实际售价100元;680元的《资治通鉴(全18卷)》售价70元……如今的图书市场,一套一二千元的书在打折的时候卖几十元已不是新鲜事。随着图书折扣战日渐升级,实体书店与实体书店、国有书店与民营书店、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之间恶性竞争“战火连燃”积怨日深……不少书店一边抱怨,一边狠狠地将书的折扣压得更低。更要命的是,消费者形成了一种意识,好像书不打折是不正常的。今天推出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中,对图书促销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不得低价倾销新书,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低价(低于图书正常出版成本价)竞争和竞标。对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以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最多享受不低于8.5折的优惠幅度。

    事实上,这则规定在执行上难度颇大。条例推出首日,记者登上国内最著名的网上书店“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在首页上即能看到,7折、6.5折的新书还是不少,一个网站甚至打出“限时抢购秒杀”的宣传字样。在采访中,一些本应只做零售的网上书店道出了苦衷,他们认为大型网上书店的销售量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年批发只有500万—1000万的批发企业,给网上书店的供货折扣如果和其他企业一视同仁,有不符合市场规律之嫌。

    据了解,虽然国外的读者俱乐部销售的打折书都是专门的俱乐部版图书,即发行2年以上的图书,新书不打折已成规矩。但是近日亚马逊、沃尔玛以及Target公司将精装书卖到了9美元一本的低价,掀起了在线图书价格战,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行业规范的底线。一般来说,畅销作家的精装书要卖到25—35美元一本。而零售大鳄们之所以敢低于成本价促销,正是应了那句老话“赔本赚吆喝”——图书销量的日渐萎靡,让市场杠杆几乎要靠触底的方式来求得平衡。还有人提出,原来消费者花7折的钱从网上书店买书,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他们已经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现在如果突然变了,消费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书店给出版社结算周期不能超半年

    《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的第二大要点在于对结算还款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长期以来拖欠货款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顽疾。出版社一致反映,目前图书销售几乎所有的风险都由出版社承担,出版社将书发到书店,书店卖不掉可以无条件将书退回出版社,即使书卖出去了,还款也常常有账无期。3个月到账几乎成了“传说”,一年到账实属正常。有些经销商甚至恶意欠款。如今,《规则》对结算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写明供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结算周期不能超过180天(半年),开具增值税发票后不超过90天。对此,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春生提出,这些年来,书店的人工、房租、税收都在增加,而图书价格的增长却十分缓慢。反观美国有些州对文化产业实行零税收,欧洲一些国家对文化产业只征收5%—6%的税收,而我国出版企业的增值税则高达13%,很多书店难以维持经营。

    成都晚报:“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出台 网络书店“死路一条”?

    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除了是出版人交流的盛宴,同时也是出版界宏观发展趋势的风向标。2010新年伊始,酝酿已久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终于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当天正式出台。“所有图书销售折扣不得低于标价8.5折”,《规则》中的这条规定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若按此规,中国图书“低价午餐”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以价格优势取胜的网上书店路在何方? 

    买不到低价书了? 

    《图书公平交易规则》中那条引起轩然大波的条款是,规定“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以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最多享受不低于8.5折的优惠幅度”。因为实体书店普遍不打折,所以观点普遍认为,这条规定是摆明了针对网上书店。 

    中国的网上书店之所以能在过去几年发展如此迅猛,很重要的因素是低折扣,同样一本新书,在实体书店买是全价,但到网上书店就可能低至六、七折,甚至更低,那读者自然愿意上网买书。但现在《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等于给网上书店的折扣设定了下限,销售折扣低于8.5折的新书,就要受到处罚。 

    网络书店死路一条? 

    受此规则影响最大的还是网上书店,少了低折扣的诱惑,他们将失去相当一部分客户。可是,网上书店真的没有活路了吗?中国目前有三大网上书店,记者昨天(10日)与99网上书城方面取得联系,书城所属方“99读书人”高层彭伦表示已经获知此消息,不过,他的反应不但平静,而且还挺乐观,他表示,如果规定8.5折为下限属实,那也未必会对网上图书营销模式产生太大影响,“毕竟还有8.5折的优惠,相比不打折的实体书店,我们依然有优势在。而且折扣高了,也就意味着网上书店收入会增加,这也有利于提高服务,服务质量提高,这对习惯了网上消费的群体而言,肯定是好事。” 

    除了99网上书城,记者随后又登录了卓越和当当网,发现一些新书的价格依然稳定在六、七折之间。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迄今并未收到任何有关8.5折的通知,在此之前,一切将按原有办法做。 

    低折扣符合市场规律? 

    网络书店发展迅猛,在中国,眼下已经有不少人习惯了网络购书。《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立刻引来了诸多网友的不满。“再也买不到便宜新书了!”“之前网上买书,7折价还包运费,现在这样一规定,势必影响网络书店运行!”网上一片抱怨,个别网友还分析得头头是道:既然网上书店如此红火,这说明低折扣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设定折扣下限,有违背市场规律之嫌。 

    对于网友的意见,记者昨天联系到新闻出版总署相关人士,该负责人提醒读者注意,事情远非这么简单,“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一些网上书店是亏损的,为了做大规模,有时候难免进行书价的恶性竞争,这扰乱了市场,也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长江日报:图书交易公平前提在于遏制暴利

    1月8日开幕的200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国内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第一部行业规范——《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正式发布。其中规定:不得低价倾销新书,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最多享受不低于8.5折的优惠幅度。(《光明日报》1月10日) 

    出台规则保障图书公平交易是件好事,但我总以为保障公平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限制“低价”和“打折”,更要考虑图书的定价是否存在“狮子大开口”的问题。新闻中介绍,一套《中国通史》,定价1200元,实际售价100元,我想,书店不会干近乎免费大派送的好事,100元的售价很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

    以图书的原始定价来认定图书销售存在“低价倾销”是笔者难以认同的,我以为所谓的“低价倾销”不过是图书价格的理性回归。中国的读书人口数量是相对很少的,人均年读书量和发达国家比少很多,这里面固然有我国图书馆不普及等因素在内,但图书价格问题也是一个主因。

    这些年,网络书店销售平台的出现,让一些片面追求天价图书的实体店感到了竞争压力,实体店在销售方式上也因此作出了一些让步,这是竞争带来的好处,消费者在这方面是受益者。但实体书店的折扣率往往还是比不上网络书店。如今,限制网上书店的优惠幅度,是不是出于保护实体书店生存之考虑?或许在有关部门看来,网络书店的销售行为对于实体店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将网络书店的销售价格提高到和实体店大致相同的水平,只能说是一种表面的平等,未必对图书市场的发展就一定有利。要促进图书市场的发展,首先应该考虑图书价格虚高是否合理,是否公平。

    网络书店的高折扣率实际上是动了图书暴利的奶酪,限定网络书店的折扣率固然未尝不可,但挤干图书定价中过多的水分,让图书定价限定在合理的范围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做好这一点,图书折扣率过高的问题基本上能水到渠成地予以解决。图书市场不应该是个充满暴利的市场,也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价格监管机制,这是保障公平交易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