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遇”日环食今日光临 应注意事项

来源: 新华网

今天下午,一场“千年一遇”的日环食天象将如约光临我国,让天文爱好者们一饱眼福。由于北京不在此次环食带上,因此在北京只能观测到日偏食。记者了解到,面对如此难得的天象,京城的天气可是非常给面子,今天北京将以晴为主,偶有浮云也难与日月争辉,“追日族”们可如愿欣赏到“带食日落”的瑰丽画面。

    据北京天文馆天文专家介绍,此次日环食全程将持续约5个小时,环食带宽达500千米以上。约在今天13时13分从中非西部开始,于16时37分从中缅边境云南省瑞丽地区进入中国,16时58分在中国胶东半岛结束。我国云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部分地区可以看到环食,环食发生前的一个多小时,环食带经过的地区和周边地区将先发生偏食现象。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北京不在此次环食带中,所以北京的天文爱好者无法看到完整的日环食,但仍然可以看到食分0.8以上的日偏食,眼瞅着往常光芒万丈的红太阳,变成一轮清秀的“峨嵋月”。

    根据市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今天白天,本市受高空西北气流控制,会是以晴为主、间或有云的好天气。而且市民完全不必担心云层恰好会在日偏食正美妙绝伦的演出的时段跑出来捣乱。因为在今天下午至傍晚太阳落山时会以晴为主,即使有浮云掠过,云层也会比较轻薄,不足以遮挡阳光,应该不会对京城难得一见的日偏食的观测造成影响。

    颐和园成留守族“朝日圣地”

    “我们现在正在从保山到瑞丽的路上。”昨天下午,记者连线到北京天文同好会正赶往云南瑞丽观测日环食的一行“追日族”。而留守北京的天文发烧友们也不甘寂寞,一些天文发烧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颐和园作为此次观日偏食的“朝日圣地”,在那里一飨带食日落的天文圣宴。

    从北京坐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飞到保山,再从保山坐中巴到瑞丽,此次难得一遇的日环食点燃了天文发烧友们不小的热情。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北京天文同好会会长王治国,他说,会员加上家属共有10个大人和一个4岁孩子,此刻正在赶往去瑞丽的中巴上。

    “瑞丽的初亏时间是15时01分。”他说,到达瑞丽后,他们前往当地的傣族村寨里,以充满特色的傣族建筑和民族特色服饰的人群为背景拍摄日环食的美丽画面。

    昨天,留守在北京的天文发烧友李克明告诉记者,虽然不能去外地观日环食,但他和一些发烧友将在北京颐和园设点观看带食日落的日偏食美景。他说,经过提前踩点,他选定了颐和园内十七孔桥南侧的“龙王庙”西南角作为观测地点,那里对着日落的西南方向视野开阔,便于观测。他将带一架添加了减光膜的望远镜和两台照相机,感兴趣的游人都可以借助他的望远镜进行观测。

    李克明说,颐和园里视野开阔,又比较安静,因此许多天文发烧友都将这里作为“朝日圣地”,看来今天下午的颐和园将会非常热闹。

    电视与网络直播“追日之旅”

    “我们已经在大理洱海东岸的环食带中心选了一个观测地点,同时还将和中央电视台在三塔进行直播。”昨天下午,北京天文馆天文专家寇文告诉记者,此次天文馆组织了一个“星空大会”,全国150余名天文爱好者将在洱海东岸一起观测日环食。

    而因地理位置或天气原因,并不是所有城市的天文爱好者都能到现场观测此次日环食。但无缘日环食的爱好者也不要着急,北京天文馆已派出多组人员,前往位于环食带的云南瑞丽、大理、重庆、河南南阳和山东等地,进行观测和摄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对此次日环食进行全程多点直播。

    同时,中央电视台、云南卫视等将在今天选择一些特别的观测点进行现场直播,如中央电视台会在青岛直播“带食而落”的美景。新华网、搜狐等网站也将对本次日环食进行视频报道。对于大多数无缘现场观测的天文爱好者来说,坐在家中,手握电视遥控器或轻点鼠标,一样可以体验“追日之旅”。

    ■看门道

    ●环食持续时间长。据天文专家介绍,本次日环食见环食最长时间为11分04秒,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见食地点位于印度洋北部。而1992年,世界范围内曾发生过的环食时间长达11分41秒,但下一次环食时间超过11分04秒的情况则要等到3043年的日环食了。也就是说,此次日环食是自1992年到3043年的1000多年间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日环食中见食时间最长的,号称“千年一遇”。在我国,云南省瑞丽地区距离环食带中心最近,因此是我国环食见食时间最长的,达到8分17秒。

    ●北京等部分地区将出现带食日落美景。日环食的一般过程是:初亏、环食始、食中、环食终、复圆5个阶段。但此次我国境内许多地方不能观看到环食全过程,还没等到复圆,太阳已经下山,但这恰恰勾勒出一幅“带食而落”的美妙景象。在地平线之上,一个圆环或“月牙儿”似的太阳渐渐沉落,喜爱摄影的天文爱好者们一定可以捕捉到宛如仙境的画面。今天我国东部不少地区可以看到带食红日西落地平线;尤其是胶东半岛、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等地的西海岸地区可看到带食红日西落海平面的壮观景象。

    ●环食带比较宽。据介绍,此次日环食环食带大约有500公里,经过我国云南中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重庆大部、陕西东南部、湖南极西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大部地区。环食带所经过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据估计有1亿多人能观赏到此次日环食。

    ●日偏食食分比较大。“食分”就是指月亮遮住太阳直径的比例,以太阳直径为1计算,如果食分为0.85,就是太阳视直径被遮住了85%。此次即使因地理等原因看不到日环食,但我国几乎所有地方都能观测到日偏食。例如,在天津和北京,都能看到食分0.8以上的偏食,此时的太阳变成了一个小“日牙”,是难得的美景。而此次日环食发生在冬季,晴天的概率比春夏季要高出许多。

    ■释疑

    连续日食并非不祥之兆

    15日的日环食是继2008年8月1日和2009年7月22日的两次日全食之后又一次比较罕见的日食天象。有人担心,连续日食是不祥之兆。天文专家澄清说,中国境内连续几年发生日食是一种巧合,是天宇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与吉凶祸福无关,公众没有必要担心和恐慌。

    天文专家介绍说,日食、月食是地球、月球与太阳3个天体相对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自然天象。就全球范围讲,100年内平均要发生各种日食236.7次,每年最多发生5次,最少2次。就一个地区讲,平均3年左右就有一次日食。

    ■支招

    观测日环食四点要注意

    精彩异常的日环食天象奇观将现身天宇,那么,如何更好地观测到本次日环食呢?天文专家为公众提出四点建议。

    ●要选择好合适的滤光片。虽然将近日落,但阳光仍旧刺眼,要注意保护眼睛,电焊玻璃、电脑软盘芯都可以用来试一试。即使如此,看的时间也不要过长,拍照时,在镜头前也要加上适当的滤光片。

    ●要选择好适当的观看地点。最佳的观看地点是高处,能看见太阳落山的地方。如身处高层楼房,可在朝西的阳台或窗户观看。

    ●要注意观看的时间。本次日食从15日下午3点以后开始,但具体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要以当地预报时间为准,最好在初亏之前进入观看地点。

    ●要注意天气情况。本次日环食时间比较长,会出现短时间的天空变暗、气温下降等现象,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

    中国新闻网:日食与天灾地震必然相连? 科学家:无稽之谈

    据台湾媒体报道,本世纪第一次,也是最长的日环食将在15日登场。由于历史上曾有日食、地震等现象接连出现的情况,一些人提出“日食地震理论”。科学家则称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只会引起潮流变化,根本就不足以造成地壳变动。 

    “今日新闻“消息,本世纪第一次,也是最长的日环食将在15日登场。

    报道称,从历史纪录来看,当太阳、月亮、地球连成一线时,世界各地都会出现重大天灾,像5年前的南亚大海啸,去年四川大地震都是明显的例子。连这次海地地震也是在日环食前发生,这一连串的巧合,不禁让人怀疑,难道这些天灾都跟日食有关吗? 

    在中国民间有所谓“三星连珠必有大事发生”的说法,从历史来看,这种说法好像真的有这么一回事。像6年前的南亚大海啸夺走22万条人命,2天后当地就出现日全食,跟海地地震的情况十分相似。 

    文中还提道,其实日全食前后出现天灾的案例,在台湾也有例可循。就在去年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的前一个月,台湾上空就有日全食的情况。 

    由于历史上有太多起有日食就有天灾的巧合,所以就有人提出“日食地震理论”,他们认为当太阳、月亮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两者的引力同时影响下,地球板块就有可能引发大地震,进而引起气候异象。 

    不过,这种说法已被科学专家斥为无稽之谈,因为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只会引起潮流变化,根本就不足以造成地壳变动。而至于日食是否会影响天气,目前也还没有完整科学研究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