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在沉寂千年后骤然现世,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月14日,经过中国社科院专家考证,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大墓”实际已从考古学上确认为曹操墓,但有关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和猜测仍没有就此平息。
无奈 经济利益的考量
对曹操墓的争论,说白了是各方利益在博弈!是对墓葬发掘后所产生的连带经济效益的争夺!经济社会之下,曹操墓确认的经济社会价值很容易就超越了学术价值。在曹操墓还没有真正确认之前,著名媒介人裴钰就表示“曹操墓每年的最低收益是4.2个亿”,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及国外游客份额很低的情况下”计算出的。懂得了这一点,不免对曹操墓的考古发掘心存疑虑:经济利益的考量,会不会消蚀专业人士的学术良心,从而误导社会公众?
“最近关于曹操墓的新闻我一直都在关注,大家辩论其实是个好事情,理不辩不明嘛!”1月19日,家住西安南郊的文史爱好者刘景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来说,确认曹操墓是很有价值的。但从大众文化的角度,人们关心曹操这个人,其墓地则是其次。因此,对于曹操墓的确认,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而不应该掺杂“经济利益”的因素。希望安阳方面迅速采取措施,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千万不要就曹操墓的真假陷入无聊的口水战。
借机 自我炒作使争辩升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对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考古发掘,至2009年12月下旬,发掘基本结束,前后历经一年时间。期间,各级文物部门还多次举行论证会进行论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专家刘庆柱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最后一次专家论证会,他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看,认定曹操墓,是证据链最多、最完整的。
据了解,过去类似的考古,证据还没有安阳曹操墓充足,但是发表后,几乎听不到反对之声;这次安阳曹操墓的证据远超以前的考古证据,质疑之声却不绝于耳!原因何在?
曹操墓真伪之争其实已远远超出了曹操墓本身,超出了考古本身。“不要外行论内行,不要借机炒作自己,我觉得有些人是借这个东西炒作自己”。刘庆柱说。学术的问题,讨论可以,质疑可以,但要相信科学。他认为,事情一“化”就危险了,什么东西就怕“化”,曹操墓真假之辩已经被社会化、政治化,这不是正常现象。
大胆 “认亲”热潮折射文化追求
当“曹操墓”被确认以后,随即,中国就掀起了一股曹操后人“认亲”的热潮。当地媒体消息称,有一位上海的老人专程跑到安阳的曹操墓,自称是曹操的后人,来认“祖坟”。当地的居民也透露,很多从安徽、河北等地前来“认亲”者均自称是曹操的后人。
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曹操,至少有十五位美貌如花的妻妾。那么,曹操既然妻妾成群,恐怕他的后裔就很难以统计。在曹操后人“认亲”热的同时,亦兴起了一股“三国热”,热衷者自称为曹操的“粉丝”。这些“曹粉”们,网上玩“三国”游戏、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网下看有关曹操和三国的书籍;生活中,模拟“曹操”的言行举止,并吟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诗词曲赋。同时“网络考古”也风生水起,有网民宣称要去寻找“刘备墓”和“孙权墓”。
这充分说明了,公众的“好奇心”,不仅仅是因为墓主人的身份特殊,对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和历史文化感兴趣也是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