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补过情人节佳节更添新意思

来源: 深圳晚报

今年的“西方情人节”撞上了大年初一,让不少80后、90后情侣陷入“妈和老婆同时掉进河里先救谁”的挣扎。可今天,是元宵佳节,是近年被重新“发现”的“中国情人节”。于是乎,许多大年初一没有过情人节的情侣们张罗着今天补过一个情人节。这正巧应了那句老话,“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

    在“天时”相助下,记者走访发现,今年的元宵节似乎比往年更热闹一些。莫非,多年来,这个欢喜又婉约的“中国情人节”首次能够热闹过“西方情人节”?

    网友发感慨: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明天补过情人节!”昨天,深圳白领小米的MSN签名上这样写着。小米说,今年大年初一和情人节撞了车,两个人只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在老家的鞭炮声中,她和男友的第一个情人节虽然都是热热闹闹的,但终究两个人没有在一起。

    最近几天,小米惊喜地发现,原来元宵节也有情人节的含义,于是她当即决定,要在今天跟男友补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但至于节目嘛,她下令让“灰太狼”全权负责。

    无独有偶,在深大读大三的男生小白也接到了女友补过情人节的要求。小白告诉记者,本来之前还在窃喜,因为情人节跟大年初一重叠,自己可以省下买花、买巧克力、看电影等一系列的开支,可没想到,女友还有这么一出。要知道这些开支算下来都抵得上小白一个月的生活费了。为了能够节省些,他昨天一大早就跑到农科中心的花卉市场,用批发价买了一束玫瑰花。

    无独有偶,昨天,深圳房地产信息网上也有网友发帖感慨,元宵节也是中国情人节,虽然不放假,但适逢周末,情侣们终于“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了”。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记者在街头采访中,一位80后男生听闻后惊呼:“不会吧,一个情人节花费已经不少了,这几年还说‘七夕’,如今又加上元宵节,还怎么受得了!”

    商家凑热闹:

    汽车“丘比特”应景搞促销

    “我早上5点钟脸都没洗就开始包花了。”昨天,记者在农科中心花卉市场走访时,一家挂着大大的粉色桃心招牌、上面写着“99朵玫瑰专售”的档主告诉记者。她说,由于第二天就是元宵节,传统走亲访友的人都会送花,今年是有人准备把这个节日当作情人节来过,所以现在店里非常忙。记者在该花店了解到,虽然含有99朵玫瑰花的精美花束批发价就已经达到了近400元,可是还是有不少人提前预订。

    多家档主都向记者反映这两天昆明来的玫瑰花价格从年初五的20多元一扎涨到了现在的40多元,价格几乎涨了一倍。“明天肯定还会涨。”一家档主肯定地说,“情人节是大年初一,很多人都回老家了,我们也停业休息了,就看明天能不能赚回来一点了。”

    商场里也很热闹,传统的情人节礼物——巧克力都被摆在最醒目的位置。而在深圳的一些景区,也是将元宵节当情人节来过。这两天,深圳欢乐谷打造“浪漫元宵情人节”,其中,最适合情侣约会的是“浪漫元宵双人行”,27日、28两日元宵节浪漫夜场一名男士只需购买一张50元的夜场门票就可以带自己心仪的女士免费入园。

    与此同时,深圳多家婚恋交友机构也借着这个节日,举办大型交友派对。记者看到,虽然是商家举办的营利性活动,但响应者还真不少。一个在中信城市广场举办的活动限制人数为200人,然而截至记者昨日下午5时发稿时止,报名人数已接近250人。

    小梅沙海洋世界也趁着中式情人节,打出了体验《极地之恋》的招牌吸引年轻情侣。今天还有一款名为“丘比特”的小轿车打着情人节最佳礼物的招牌搞促销活动。而其他品牌的汽车也推出了元宵节购车送浪漫情人礼物的活动。

    特色游戏互动

    传统佳节添彩

    与商家的热情相比,记者街头随机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市民不知道元宵节也是“中国情人节”,但元宵节的传统气氛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是越来越浓了。

    在深圳书城、各个区的文化广场上今天都有丰富多彩的颇具传统特色的表演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仅不同形式的闹元宵文艺晚会就有大大小小近20场,如南山区南油文化广场的“欢天喜地闹元宵文艺晚会”、福永万福广场的“元宵文艺晚会”等。

    赏花灯、猜灯谜等也频繁可见于各大社区的元宵庆祝活动。拿猜灯谜来说,今年不少社区都组织了这样的游园活动。“今年终于有机会在家门口让孩子见识见识元宵节的过法了。”南山区某楼盘业主钟女士一家对小区举办的猜灯谜活动非常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传统活动中,一些商家也有创新。一家大型婚恋网站推出的活动中就将古人逛灯会、定情郎的美意蕴含其中。在此番举办的相亲灯会中,专门设计了一个互换花灯蝴蝶纸的环节,灵感正是来自于古时情侣元宵节互赠诗帕的传统,显得古朴而温馨。赏花灯、猜灯谜、交流灯谜暗语、互换花灯蝴蝶纸……通过这种具有节日特色的游戏互动,给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节日气氛。

    元宵节的内涵

    重在家庭团聚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数年前国人开始对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重新审视的时候发现,在封建社会,女孩子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状态,青年男女平时没有见面的机会,唯独元宵节时,女孩儿才可以“合理合法”地结伴出游观灯赏月,有心仪之人便留下手帕或荷包作为信物,所以元宵节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情人节”。然而近些年,这个婉约中带着狂放的东方情人节似乎一直“败”在了西方情人节的风头之下。

    实际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除了关心让元宵节回归情人节本色,更关心如何能把本土节日过得热闹,超过时下火爆的各色洋节。市民周小姐说,其实不能小看玫瑰花、巧克力这些说起来非常俗气的东西,其实正是这些司空见惯的的东西到了相应的时候就能够发挥出承载节日气氛的作用。

    相形之下,元宵节呢,“你总不能让我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去表白吧?”周小姐说,其实古代作为互赠的信物品种很丰富,荷包、香囊、手帕这些都是。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东西平时都很少用了,如何还能作为流行礼物送给心上人呢?还有市民提出,是不是可以互送玉佩,在中国情人节这天情侣们给对方系上玉佩,古朴而又温情。

    元宵节因为是中国情人节而受到热捧,有专家也乐见其成。他们认为,元宵节本身具备的浪漫韵味如果能得到发扬和宣传,也能起到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换句话说,如果有某种社会力量能够影响大众找到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也是挺不错的。

    但也有专家认为,没有必要强行进行这样的攀扯和比较。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教授指出,实际上,情感价值才是节日里的核心要素。多少年来,元宵节成为中国人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的节日,是不是情人节其实无关紧要,更何况从西方舶来的情人节更多地是一些商家在推动。他认为,就算是元宵节会被大家接受为情人节,也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