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文坛的忍与不忍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当下文坛,可谓五花八门,热闹非凡,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过去,我们总爱说存在就是合理的,即使你明明看到存在的不合理,甚至是危害,你也必须宽容它。倘不如此,你就会被人说成僵化、保守,会陷入攻击、谩骂,会陷入假正经、假政治、假大腕、假权威的嘲讽。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当下文坛说三道四,您姑且听之看之。

    一、有人说,目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没有上世纪80年代火热,我不同意。据资料表明,全国在网上开博客的人群有6500万人,如果以宽泛的文学标准,这6500万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对此,我能容忍普通人成为作家,人人都可以拥有写作的权利,但我不能容忍各级作家协会把自己太当回事,通常把作协的门槛搞得很高。其实,我们翻开各地作协的会员档案,会惊奇地发现,有相当多的人往往跟文学没多大关系。

    二、当下被誉为著名作家的人很多,但看得多了,你会明白,很多著名作家名不符实。譬如:著名小说家没有塑造典型人物,著名诗人没有名句,著名散文家没有名篇。对此,我能容忍著名的做广告,但我不能容忍著名作家对自己的著名欣然接受。

    三、时下文学奖设置很多,从中央到地方,从鲁迅、茅盾、郭沫若、曹禺、老舍、冰心、沈从文、朱自清到李白、杜甫、韩愈、蒲松龄、曹雪芹,时空交错,睁眼闭眼全是奖。只要你看报刊书籍,任何作者的简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获奖记录。过去评奖,大多采取专家与读者共同评选。现在,只有专家,没有读者,搞文坛自己的自助餐。对此,我能容忍人人都获奖,不能容忍某些评委到处吹嘘自己的作用有多大,因为好多作品他从来就没有看过。

    四、中国的会议很多,文坛的会议也很多。文坛会议中最多的是研讨会。研讨会本该是充满学术性的,可如今的研讨会几乎没有任何学术的气息,不要说争鸣,就是不同的声音都很难听到。研讨会成了“言好会”。对此,我能容忍作者花钱请人开会,但我不能容忍新闻记者在报道中不断使用“一致认为”。

    五、时下,全国非常流行各种论坛、峰会、年会。常参加会议的人,心里都知道,这种会议大都不是由主办者实际主办的,背后运作的往往是文化公司,其目的不是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中心目的就是赚取会议费。文学界这样的会议不在少数,对此,我能容忍公司这样聪明地赚钱,但我不能容忍很多文学青年(包括文学老年)一次又一次甘愿让公司算计。

    六、文人相轻,这是老话。然而,最近几年我发现,在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文人相捧的文章。有的还以整版的方式集中宣传。相捧是好事,为了和谐相处嘛!可问题是捧人的与被捧的和谐了,别人就不和谐了。对此,我能容忍一个人靠到处捧别人过日子,我不能容忍被捧的人真的以为你就是那样的人,特别是当二者成为利益群体时,文坛就成了酱缸了。

    七、出书热眼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著书立说在常人眼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不论从事哪种写作,都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如今,身边是个人就有可能出过一两本书。在我看来,出书是好事,对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总结,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有益处。何况出版社靠卖书号还可以养活几十号甚至几百号人,何乐而不为呢?对此,我提倡出本版书(作者拿版税、稿费的那种),也能容忍某些人自费出书,但不能容忍有些官员、老板利用手中的权力拿国家钱为个人的虚名反复地出书。

    八、作家协会的体制问题一直是文学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之所以对其歧义颇多,关键是现在的各级作协逐渐机关化,凡事爱讲究个级别。这个问题若放在其他各种协会或许好些,但作家协会就不同,因为作家们是文人,文人历来不怕官,怕的是不被尊重。譬如作协主席,你如果是名作家,大家交往仅仅是作家间的,就很平等,很舒服,如果你是正部级、正局级、正处级,人们就有了上下距离,这样的距离不会产生美,产生的只是隔膜。对此,我能容忍作协机构按其他行政级别套用,但我不能容忍作家一旦有了级别就真的拿自己当成多大的官了。

    九、作家从来都是私人化写作,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有了专业作家制度。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作家终身制受到挑战,于是各地作协纷纷取消专业作家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作家。其实,合同制作家跟“包二奶”差不多——作协给出工资,出选题,出出版经费,帮助开研讨会,以至还包括评职称、推荐评奖等等,福利待遇非一般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可比。对此,我能容忍作协拿出一些资金扶持一些作家创作重要作品所需的采访、资料费用,但我不能容忍作协以扶贫办的角色让某些作家成为新的寄生虫。

    十、文学的反差现象有很多,评一级作家的没作品,有作品的评二级三级,有的根本不参评。有的人千方百计地想加入作协,有的人三请六叫就是不入。有的人因为有劣迹被开除作协,有的人带着劣迹堂而皇之地被请进作协。有的人写一辈子评论没有一条自己的理论,有的人有一肚子理论从来不用通俗的话说出来。对此,我能容忍有的人按规矩办事,不能容忍有的人不按规矩办事还以守规矩的样子招摇过市。

    以上现象种种,只能是当代文坛诸多现象的缩影。实际的文坛比这要丰富得多。恕我不再一一列举,欢迎读者诸公补充之,以便我们共同编纂21世纪中国文坛之怪现状。如此,岂不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