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偏见和误解 吴为山:文化交流需要大国思维

来源: 人民网

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收中发展自己

    我们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这和中国始终勇于、善于进行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在文化输入上,古代中国基本上能够海纳百川、主动接受外来文化并努力使之本土化。例如来自异域的佛教文化,最终经本土化而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输出上,古代中国也是以和平友好为主题的,基本性质是和平的、温情的。历史上基本存在着两种文化交流模式,一种是暴力、战争模式,一种是和平、友好模式。中国对外交流史的主导模式是和平友好模式,这和其他强势文化的暴力输出具有明显区别。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都是以通商、结好为目的。一部中华文明史的交流史就是中华文明对外崇尚和平而非暴力、奉行友好而非掠夺的交流史。 

    今天,中国尤其需要以文化大国的姿态、文化大国的自信和文化大国的健康心态参与多边文化交流。

    一个崛起的大国,不仅需要富裕的人民、强大的国防,更需要文化软实力

    进入现代以来,相对于传统的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等有形力量,以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科学教育为核心的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战略作用日益增强。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一个国家形式上的灭亡,不过是最后的结局,而其深层原因必定是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先告衰亡。所以历史上许多国家的危机,不仅是政治的腐败、社会的腐朽,最根本原因在于民族文化的没落。相反地,历史上谁创造了先进文化,谁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深刻的文化变革和文化进步是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最重要的因素。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要崛起,没有文化上的准备,很难实现。或者说,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国家,一定不可能成为大国。

    先进文化的兴起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尤其重要。从西方历史来看,几乎每个时期都有其标志性、主导性话语,古希腊时期有“民主”,罗马时期有“法律”,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当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重镇时,欧洲各国的学者纷纷来到意大利学习。中国历史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当中国文化发展到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驻遣隋使、遣唐使,遣唐使开辟的文化交流通道,在古今中外的区域交流中独树一帜。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竞争中,一度落伍、挨打,一度被去中心化和半殖民化。中国文化不仅丧失了自我发展、自我转型的机会,也由此失去了对世界文化贡献自己独特作用的机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谱写了多彩多姿的壮丽篇章,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文化领域尤其如此。

    文化自觉,强调对其他文化的客观理性态度,强调积极吸收先进文化成果,批判消极文化影响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秉承文化自觉,进行平等对话,我们才能找准文化发展的方位,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使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色。我们要以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树立起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了解了才会认同,认同了才会尊重,才会有自信。

    文化自觉意识同样强调对其他文化的客观理性态度,强调积极吸收先进文化成果,批判消极文化影响。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收中发展自己。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勇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振兴和发展民族文化。当然,对当代中国来说学习西方文化绝不是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取向,不加反思地接受西方理论,把本土资源作为论证西方理论、实现西方社会思想的工具,而是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

    在当前形势下还要更加注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要针对国际社会的关切和某些误读,把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这一特点传播开去,把中华文明独具的“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和“协和万邦”的政治主张传播开去,让中国声音、中国理念、中国形象在世界广泛传播。要广泛通过中国文学、哲学、美术、雕塑等一系列艺术形式全面介绍、全面展示中国人致力于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始终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要通过建设各种文化交流平台和文化品牌项目、开展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的文化交流活动,消除某些人对传统中国一些无根的偏见和无意的误解,展示中国文化的新气象。

    总之,没有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崛起。我们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积极推广中国现代文化,让中国和谐文化、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发芽。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吴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