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涂可国:雷锋走下神坛是社会的进步
“雷锋走下神坛有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
“雷锋走下神坛有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不可否认,目前社会普遍面临着道德危机,这表现在人们对不道德的事情容忍度提高了,相反做好事有时不被理解,有时还会“好人无好报”,比如杭州80岁老人摔倒,路人怕惹麻烦居然无人敢扶。
如今,雷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有所改变:他戴手表、穿皮衣、骑摩托、交女友,是个活生生的人……涂可国说,雷锋走下神坛,崇高被消解有社会进步的一面,几十年来的“学雷锋日”形式年年雷同,缺乏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已让人们产生了疲劳,因此,这也是节日被淡忘的原因之一。
涂可国认为,当今,无私助人的社会道德依然需要弘扬,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但学习雷锋精神不是把雷锋当做一个神来看待,而是让人们理解,生活在社会中人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做善事是每个人生活需要,这也符合当今“互惠互利”的市场准则。
三月“学雷锋”切莫“打雷刮风”
3月5日,“学雷锋,树新风”的“雷锋日”又到了。
有人说,“雷锋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里走”,更有人说,“学雷锋”就是打打雷,刮刮风;甚至有人说,时代不同了,雷锋精神过时了。这些说法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说“拉大旗作虎皮”,把“学雷锋”当成了任意所为、掩人耳目的“挡箭牌”,或挂羊头卖狗肉的“招牌”。另一方面是说“学雷锋”成了打几声“雷”,刮一阵“风”的形式主义现象。
今天,我们需要的应该是永远的“雷锋精神”,呼唤的应该是名副其实的“雷锋觉悟”,追求真正的文明新风,须剥去“学雷锋”的“伪装”。其实,“雷锋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学雷锋”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徒有虚名的打“雷”和刮“风”,但愿今后学习雷锋是雷厉风行,而不是胡乱“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