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回忆录》真实面世:鲁迅必读周作人的新作

来源: 长江日报

鲁迅夫人许广平完整记录鲁迅一生,以及鲁迅与党、与家、与文化界和友人,与黑暗势力斗争经历的《鲁迅回忆录》“手稿本”,昨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鲁迅回忆录》50年后首次“真实”面世。

    该书之所以叫“手稿本”,是因为50年前曾经出版过一本叫《鲁迅回忆录》的书,据该书主编、鲁迅与许广平之子周海婴透露,那时的版本是“妈妈执笔,集体创作,上级拍板”,有不少违背作者原意,被要求改动的“左”的痕迹。而能够真实反映鲁迅一生的书,就是妈妈被“创作组”改动前的“手稿本”。

    据“手稿本”责任编辑、著名出版人安波舜介绍,在“手稿本”中,内容凡有改动之处,都加了编者注。记者在书中看到,曾被改动的部分不少。

    在“鲁迅的讲演与讲课”章节中,“手稿”在本章开始用近乎三段的文字对鲁迅的外貌、神采进行了生动地描述,而1961年出版的《鲁迅回忆录》则只保留了一句,删除的内容包括“而他的面色灰暗,乍一看有似长期吸毒(鸦片烟)的瘾君子,更加以具有平常严峻的面孔,初看起来,不了解的会当他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不容易相处的人”等。 

    在“兄弟”章节中,“1961年版本”删除了“手稿”中鲁迅认可周作人文章的内容,加入了相当篇幅的周作人附逆及中伤鲁迅的有关内容,及对这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的阶级分析,如增加了周作人在日伪时期曾想出卖鲁迅藏书一事的内容。而“手稿”中写道:“鲁迅虽然在上海,但每每说‘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读读的。’他的确是这样,不因为兄弟的不和睦,就连他的作品也抹煞。每逢周作人有新作品产生,出版了,他必定托人买来细读一遍,有时还通知我一同读。”

    不过, “1961年版本”也充实了一些内容,如瞿秋白被捕、慷慨就义的过程,鲁迅筹措营救资金和出版瞿秋白译作的详细过程。

    从“手稿”“前言”章节来看,这本《鲁迅回忆录》写于1959年8月,11月底完成,不足10万字,目的是为新中国十周年国庆“献礼”。写作得到了周扬和邵荃麟的指导,不过在“1961年版本”中删除了两人的名字,以“许多同志”代替。

    鲁迅家人:鲁迅研究存在误区 八卦命题无视时代

    从去年开始,由跨各科的三十几位专家学者组成的项目组,开始做鲁迅的“再研究”工作。明年鲁迅诞生130周年时,鲁迅研究的新资料、新观点有望得到增补。

    昨日,在许广平《鲁迅回忆录》的首发式上,鲁迅的家人说,鲁迅和他的作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遗产,必须从长期以来极左意识形态的诠释和包装中解放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有爱有恨的鲁迅。

    据鲁迅的孙子周令飞介绍,长期以来对鲁迅的研究比较停留在文学层面,而对他的思想少有总结,去年,鲁迅家人和部分鲁迅研究的学者专家向中央提出研究鲁迅思想体系的报告,国家正式批准,社科基金委托项目启动。此次“再研究”,将以21世纪新的思维和研究方法,集中中国鲁迅研究的专家学者,重新诠释、解读鲁迅的作品和鲁迅的文化精神,增补鲁迅研究的新资料新观点。

    鲁迅的家人认为,60年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鲁迅不断地被利用和包装。最严重的是“文革”时期,鲁迅的形象被“四人帮”肆意篡改,成了他们残酷打击老干部和无辜群众的代名词和精神口号,致使鲁迅研究和鲁迅作品的文化普及中,存在不少错误的认识和误区。而近年来,社会上又出现一些所谓的新学者新流派,热衷于研究鲁迅的“兄弟不和”和“重婚”等八卦命题,无视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周令飞说:“我这十年走了很多学校,遇到中学生,问他们心目中的鲁迅是什么样?他们都说很凶,很高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说鲁迅不高大,只有161厘米,鲁迅其实很幽默的,孩子们不相信,我就举例子让他们了解。大家对他有很多误解。”

    对于许广平《鲁迅回忆录》“手稿本”的出版是否会让读者对鲁迅有什么新印象和变化,周令飞说很难估计。他感慨,现在很多读者不会读鲁迅了,估计真正去读的不会超过百八十个吧,可能这些人都是博士生研究生,到时可以听听他们的想法。

    周令飞的两个女儿都出生在台湾,有传言说她们不愿读“太爷爷”的作品。周令飞对此说:“我的女儿回答媒体时说读过鲁迅,但没听说过不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