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资邱乡时家村,56岁的老党员时洪伦在家里向记者演示了远程教育节目的“点播”过程:他用家里的固定电话拨到指定号码后,按照电视画面和语音提示,仅用了十几秒,屏幕上就出现了时洪伦选中的吕剧《借亲》节目。时洪伦欣喜地说:“俺就喜欢看吕剧,以前电视上很少放,想看就得去买影碟,现在好了,没事就可以自己点播看,太方便了。”这是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在传输渠道方面的创新,它不仅创造了互联网加卫星的分布式视频点播技术的“山东模式”,而且在全国第一个通过网络电视进行传输,建立网络视听台,并启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万家服务平台,开始了由进村到入户的工作。
据了解,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图书馆共同完成的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以其较强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品牌影响力,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山东成为首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省。
山东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介绍说,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是以实现山东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为依托,以数字图书馆和资源镜像站为核心,互联网和卫星为主要传输途径,网络流媒体分发为主要传输手段,基层一站式服务平台及公益网吧、视频剧场和网上图书馆为服务终端,形成覆盖全省城乡、较完善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体系和综合性公共文化运行服务体系。目前,该工程已经在全省17个市级支中心、140个县级支中心整体应用,辐射全省乡村基层站、城市社区,年服务超过5000万人次。基层站点在与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部门共建共享、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建成接近总数30%的规范化站点。
如今,山东省基层群众不仅可以在家中很方便地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还可以利用网络查询实用文化信息。记者在临沂市莒南县道口乡综合文化站的电子阅览室中看到,农民朋友拿惯了铁锨、锄头的大手灵巧地摆弄着鼠标,让人不由得啧啧称奇。“我是做小家具的,现在可以上网查查其他地方的新款家具,自己就模仿着做,销量越来越好了。”村民庄新国笑着说。在这里,农民朋友们可以通过电脑轻松登录山东省新农村网上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便利都是山东大力推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的成果。在资源建设方面,2009年山东新建资源3.5个TB,特别是专门为农民群众建设山东省新农村网上图书馆,增加农业科技方面的电子图书超过1.9万种,农村文化及农业科技视频资源2700多部,供全省基层站点免费使用。
有专家认为,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山东各农村和基层,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看书难、看戏难、寻找致富信息难的问题。信息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快捷的山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满足广大基层群众获取知识、科技致富、文化娱乐、生活健康等各方面的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