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深圳市福田区建立20周年。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福田区选择用“推进城中村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具体行动,回答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三问”。
“城中村”的存在,是历史留给一座新兴城市的尴尬,也是新兴城市向更广阔未来发展的机遇。用文化来升级改造“城中村”,显示了深圳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城市管理智慧。
福田“城中村”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给深圳出了“三道题”:靠什么实现“三十而立”?今年能做什么?未来再干什么?
前不久,深圳市委、市政府又对福田区做出新定位:争当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标兵区,建设产业高端、管理法治、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有责任率先交出一张高分答卷。如何破题作答?4月2日,福田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城中村”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落点,用一整天时间召开重大事项议事会,正式启动“城中村”“双升双富”工程,要求15个“城中村”围绕产业升级、环境提升和富口袋、富脑袋,找差距、出思路。各“城中村”股份公司董事长、有关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会聚一堂,为“城中村”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把脉开方”。
“城中村”,对福田的未来而言十分重要,是产业高端转型和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不可回避的问题。30年前,福田基本上就等同于这15个“城中村”;而现在,15个“城中村”的面积只占全区78平方公里的6.4%,但居住人口却达80万人,占了辖区管理人口一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近乎极限,对村集体产业、环境与社会管理都不能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面对汪洋书记‘三问’和市委市政府‘标兵区’‘中心区’新定位,我们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15个‘城中村’,也应该反思还存在哪些差距。比如,经济发展能否跟得上中心区产业高端化步伐?新生二代继没继承父辈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精神?居住在社区的外来二代是不是感受到了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关怀,找到了归属感?股份公司干部队伍建设得如何,有没有培养好人才梯队?‘城中村’环境配套与中心区高端发展配不配?”福田区委书记李平、区长张青山的开场白振聋发聩。他们表示,福田区“城中村”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福田谋求一村一特色一主业
“城中村”文化建设成为议事会重要话题。李平、张青山表示,要延续根脉,感恩特区,展望未来。村民草根文化与移民多元文化要共融共享。福田区“城中村”历史源远流长,是深圳特区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广大来深圳的建设者也为特区带来多元文化。草根文化加移民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任何文化都不能封闭自大。美国硅谷诞生在西部,因为这里是亚太移民圈,比美国东部的清教徒文化更具开放性创新性。
议事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群言群策,最后达成10点共识。10点共识中,至少有5点与文化发展相关。
共识第二点为“一村一特色一主业”。福田区委书记李平、区长张青山表示,一村一特色就是要因村制宜,走差异化、专业化、主题化的产业转型之路,形成特色优势化和效益最大化。在各“城中村”转型热情普遍高涨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要加强整体规划,科学引导。要将特色发展分解成指标,设立“城中村特色发展奖”。全区15个“城中村”根据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打造“五个一”,即一条特色街区、一个特色品牌、一个特色主业、一个特色文化广场、一个特色文化活动。
15个“城中村”画出转型升级蓝图
早转变,早受益;大转变,大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成为股份村当家人的共识。福田区15个“城中村”股份公司的董事长,纷纷拿出了转型升级的思路。
下沙股份公司董事长黄英超表示,要充分利用下沙邻近红树湾的特殊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自然条件,围绕转型升级着力打好“四张牌”——生态牌、文化牌、时尚牌、配套牌;做好“四篇文章”——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改造完成后,下沙将以红树林乡村旅游作为产业特色,打造酒吧、咖啡一条街,推广大盆菜餐饮文化。引进高端服装企业,建国内最好的表演T台,建设国际名牌服装一条街。下沙将成为宜商、宜居、宜旅游观光的现代、文明、生态相融合的都市社区。
沙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礼锦说,将对沙嘴工业厂房和沙嘴四坊民宅进行旧村改造,其中有集体物业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沙嘴四坊民宅88栋,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按照低碳城市理念将沙嘴打造成“沙嘴步行村”,包括“中华名特餐饮小吃一条街”“世界酒吧文化街”“滨海高端休闲步行村”等。
沙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莫诺森要叫响茶艺村品牌助推茶艺产业。他说,沙尾具有与世纪工艺文化广场相邻的区域优势,打造茶艺产业品牌将与之形成互补、互动、互利关系,达到共赢目标。沙尾计划吸引国内外著名的茶叶生产商、经销商进驻沙尾。同时,沙尾将精心打造本土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生态景观,围绕莫公祠、温氏宗祠、梁公祠3间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堂,把这一片区域打造成未来沙尾的门面,让其成为见证沙尾历史和发展变化的人文生态景观。
福田“城中村”转型深具示范意义
议事会上,来自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高职院经济学院等部门机构的专家们,也为福田“城中村”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深圳市社科院教授杨立勋表示,“城中村”要建立开放型的经济结构,拓展产业空间,实施飞地经济、进军虚拟经济等新路子。“城中村”要以包容的心态,开放自己的发展要素。只有股权、村民、房产三大要素流动起来,“城中村”才能真正融入城市经济有机体。
在深圳高职院经济学院院长查振祥看来,福田“城中村”地理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突出。因此,各“城中村”一定要延伸产业链,实现“一村一特色”,打造中央商务区、环中央商务区高端产业带及服务配套基地等,完成产业的升级。
与会专家认为,“城中村”是每一个现代化城市实现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质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解决好“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上是探索一条全新的城市化道路,其先锋和示范作用,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宝贵经验。
福田是深圳中心城区,福田的问题解决了,深圳的问题就有较强的启示意义;而“城中村”的问题解决了,福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城中村”转型升级,是实现深圳后30年领先发展的关键战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