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如何“看门道”?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世博园开园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但200多个场馆冷热不均,有的热门场馆要排三四个小时的队才能一睹“芳容”,比如中国馆、日本馆、沙特馆、瑞士馆等。有的场馆则“门前冷落鞍马稀”,最明显的是位于浦江西岸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据悉,上海世博会开园3天,城市最佳实践区共迎来游客近20万人次,相比于国家馆区域客流较少。区域负责人表示,城市最佳实践区“小区域也有大文章”,凭借丰富展示内容以及新锐创新理念,其将成为游客的“第二选择”。

    城市最佳实践区部部长孙联生说:“城市最佳实践区占地面积仅为世博园区的5%,但游客既能在白天参观实物建设、模拟城市街区、展馆展示、案例报告厅等多种方式的精彩展示,夜晚还能欣赏在罗纳阿尔卑斯灯光秀映射下的园区奇妙夜景。”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开园以来,城市最佳实践区并不是游客的首选,对此,城市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唐子来说:“对于专业观众而言,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慕名而来的,而对于普通游客,则一般会首选国家馆。”

    唐子来介绍,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个创新,将城市作为世博会的展示主体,集中展示了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和有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同时也为世界各城市提供了一个交流城市建设经验的平台。

    据悉,广泛运用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天然采光和LED照明、浅层地热等绿色、环保、节能生态技术的上海普通适用型住宅——“沪上·生态家”,能遮阳、防晒、保温、除噪的马德里“廉租房”,芝加哥的“可持续城市”、麦加的“帐篷城”、水“洗”出来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这就是一个模拟城市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占世博园区总面积近5%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在这里,通过那些已经实施的能对未来城市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成功案例,让参观者提前领略未来城市的美好。

    尽管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所有的实体展示案例都有原型,但这些案例都经过了“适应性设计修改”,不是简单的复制。各个案例采用的生态和节能技术要适应上海的特定气候条件,确保能够发挥最大功效。比如,应用了主动太阳能技术的阿尔萨斯案例,它在上海建造时就使用了上海的天气参数,以便计算机控制太阳能面板的运动,使效率发挥最大。这些理念、设计,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都可以为我所用。

    比如,“汉堡之家”是一座“被动屋”建筑:它的能耗只有普通房子的1/10,内部没有空调和暖气设备,却能够一年四季保持25℃的室内恒温。但此类“被动屋”并不适合在中国推行。中国气候复杂,尤其在上海,生态建筑既要在夏季对付高温和潮湿,又要在冬季对付严寒。

    一位世博专家说:“世博会不是嘉年华,不是迪斯尼,看过、玩过之后要给人留下对于未来的想象和思考。”的确,如果你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来,可能最终会让你失望而归。除非你愿意沉下心来,亲身体验各种城市的不同生活方式,思考未来的发展理念。

    东西文明 和谐交融——以色列国家馆日侧记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6日,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日隆重举行,以色列国宝级男高音歌唱家大卫·迪欧用天籁般的声音唱起中国民歌《敖包相会》。

    “大卫·迪欧”在希伯来语中意味着“从光传来的爱”,大卫说,他喜欢把不同音乐结合在一起,将它们转化成一个音唱出来。世博会也正是如此,把各种不同文化聚集在一起,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

    正如以色列财政部长施泰尼茨在致辞中说,作为两大具有悠久文明历史、友谊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代表了东方文明,而犹太民族是西方文明的象征,上海世博会把中国和以色列两种不同文化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这也是以色列第一次以自建馆形式参展世博会,一方面体现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感谢上海人民在‘二战’期间给予犹太民族的生死帮助——为3万多名犹太人提供了避难所……我此行是代表以色列总统和总理,来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的。”施泰尼茨由衷的话语引起热烈掌声。

    以色列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好像环抱在一起的双手,又好似一只海中贝壳。为了突出沿海城市上海,也为了呼应“海宝”名称,以色列国家馆特意取名为“海贝壳”。

    此外,以色列国家馆日纪念邮票今天面世,耶鲁撒冷希伯来大学珍藏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手写稿在以色列国家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