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交所运营 500亿打造“文化+金融”试验田

来源: 深圳特区报

14日下午,第六届文博会文化产业交易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文交所举行,深圳文交所分别与20个省市自治区的宣传文化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相关行业协会、重点文化企业、国际买家及海外同行以及重点文化产权交易项目举行了一系列“重磅”合作签约。标志着深圳文交所正式进入日常运营的阶段。

    这次战略签约围绕“携手打造永不落幕文博会,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主题,涉及110家合作单位,包含六大类协议类别。其中与浙江、江苏、山西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战略合作协议最为引人关注。其它系列战略协议的签约者则包含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一批国际买家及海外文化创意行业的领军者,一批银行、基金、信托、担保等金融服务机构,还有一批国内文化创意领域的龙头和先锋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盛大的合作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向深圳文交所平台内的文化企业和项目提供了总额达到50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其中建设银行300亿元、招商银行100亿元、工商银行100亿元。几十家创投、风投及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也分别与深圳文交所签署了深度合作的战略协议,与深圳文交所携手打造“文化+金融”试验田、不断创新对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支持方式,积极探索针对文化创意领域的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深圳文交所是为文博会软环境配套的全国性文化产权交易及文化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与各战略合作伙伴签约后,深圳文交所将为各类文化产品、项目、企业提供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化服务,包括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文化企业孵化服务、文化产权登记托管服务等。文交所将致力于构建全国性“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平台”和“文化公共服务平台”,优先为战略合作签约方所推荐的文化项目、企业提供文化产业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源、金融服务资源以及创新型投融资服务,开创“文化+资本”、“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新路径。

    同时,深圳文交所还以专题报告和年度文化产业综合报告形式汇总分析全国业界动态趋势及文化产权市场建设和交易情况,为文博会与各省市自治区提供产业动态信息和综合资讯。

    中宣部改革办主任张晓虎、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司司长范卫平及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锋出席了签约仪式。

    深圳文交所: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中心

    ——访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

    去年11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致力于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14日,在第六届文博会开幕的第一天,挂牌运营半年的深圳文交所打出一组漂亮的“组合拳”——与各省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国际买家等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与文博会全面对接。

    深圳文交所的成立,是我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步骤,也是巩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创新之举。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深圳文交所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文交所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将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文交所如何实现与文博会的全面对接,推动文博会更好发挥国家级国际化的平台功能……

    带着这些问题,14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

    建立文交所,抢占文化产权交易的战略制高点

    记者:去年高交会期间,深圳文交所正式挂牌,半年过后,文交所在本届文博会上以全新的形象亮相,请问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王京生:深圳文交所是在中央领导的关注关怀下,在中宣部、文化部等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推动下应运而生的。

    200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上海考察期间,对上海文交所的建设予以充分肯定,明确指示深圳学习借鉴上海经验。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浦、王荣同志直接部署深圳建立文交所的相关工作,王荣还专门带着深圳市考察团一行20多人赴上海文交所考察学习,提出要牢牢抓住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深圳“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良好机遇,把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和机构建设作为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抢占文化产权交易的战略制高点。去年11月,深圳文交所挂牌成立,李长春同志来深考察期间专程到文交所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和要求,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中宣部领导和中宣部改革办做了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随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文交所建设,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本届文博会前刚刚出台了《关于促进和支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鼓励文化产权进场交易、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推出20多条扶持措施。这些措施的含金量很高,力度也很大,比如市财政在5年内每年给予500万元资助等,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对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和文化投融资体系建设的长远战略部署。

    与文博会全面对接,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记者: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深圳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然而,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投融资渠道不畅、产权保护和交易不足等瓶颈。您觉得深圳文交所的建立,对于推动深圳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京生: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让深圳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深圳文交所这一全新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势必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新鲜血液。

    加快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是培育我国文化产业流转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深圳文交所的成立和发展,有利于畅通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强文化产权保护,促进文化创意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深圳积极承接和实施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将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记者: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是深圳文交所的一个重要定位,文交所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与文博会的全面对接?

    王京生:经过六届的发展,文博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但是,文博会每年一度,会期有限,需要一个能够为文化产业项目交易提供持续服务的平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博会的功能效益。文交所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将文博会征集到的优质文化项目进行挂牌交易,将短期展会与长期产权交易有机结合,促进项目成交,建立起文博会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从而更好地担负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责任和使命。同时,文博会丰富的项目和产权资源,也有利于保证文交所的成功运营。

    我们高兴地看到,从本届文博会起,文交所与文博会实现了全面对接。一是在文博会各展馆的公共服务区设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服务专区”,为投融资项目提供产权鉴证、项目挂牌等服务,实现文交所与文博会在交易资源、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全面对接。二是广泛征集九大文化产业门类项目,展示并促进其交易,提升文博会交易规模。三是与各省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国家级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国际买家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文博会这个大平台提升文交所的服务功能扩大影响建立品牌。

    文交所,将成为“文化+金融”的创新试点

    记者:目前,国内多个省市都在酝酿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圳文交所如何彰显特色,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文交所将朝哪些方向努力?

    王京生:这个问题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在文交所建立之初,我们就对其进行科学定位。深圳文交所既不是一省一市的平台,也不是某个行业的平台,而是致力成为立足深圳、对接港澳台、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产权交易及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其次,文博会在深圳举办,文交所可以和文博会交相辉映、深度互动,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三,深圳正力争让文交所成为“文化+金融”的创新试点,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综合的金融服务,增加对交易各方的吸引力和成交效率。前不久,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9部委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第四,深圳文交所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港澳台文化创意机构和资本投资机构的合作,开展深港澳及国际文化贸易项目合作与资源整合,携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深圳文交所起点高、起步快、成效大,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还处于培育期,文交所与其担负的使命和责任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下一步,文交所还要进一步完善交易制度、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加强交易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专业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渠道、媒介、窗口和舞台。在此,我们也竭诚欢迎全国各地把文化产业项目拿到深圳文交所来交易,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共同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腾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