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把文化厅升格成文化省(日本的“省”相当于中国的“部”), 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有这样的呼声。6月7日,一份提交至日本文化审议会总会的报告书里,首次正式列入了这项建言。这份报告书是在此前日本文化厅召开的文化政策部会上成文的。在日本首相更替的当口,提出这样一份报告书的意义何在?日本能不能从此设立文化省?
日本文化厅的预算 只有东京大学的一半
目前,日本主管文化事业的部门叫做文化厅。文化厅成立于1968年,是直属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副部级单位,主管文化艺术、文物保护、国民娱乐、国语教育、著作权、宗教和影视等方面的工作。日本政府对文化政策的实施,其主要手段是通过财政预算。从2003年开始,日本文化厅的预算总额基本上维持在1000亿日元左右,这在日本政府每年近百万亿日元的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实在不算高,因此有人抱怨说文化厅的预算只有东京大学预算的一半。虽然在上世纪末日本就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了国家战略,但是文化施政在日本整个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到底如何,这从预算的多寡就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日本文化厅长官也一直游离于国家行政的中枢机关内阁之外。
事实上,长久以来,日本的文化工作者和相关团体一直在强烈呼吁将文化厅升格为文化省,同时增加财政预算。6月7日提交的这份报告书明显区别于以往建言的特点是用词的大胆——“文化即国家”“文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粮食”“必须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基干产业”等一类措辞在报告书中比比皆是。此外,报告还主张对文化艺术团体的援助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如: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监督援助资金的公平分配、引入艺术评议会制度等。
新首相菅直人 对文化有多少热情
在日本,这类提交政府的报告书一般用词都非常谨慎,记者注意到日本媒体在引述这份报告书中“近乎断定”的措辞时纷纷表示了惊讶。是什么让一向如温吞水般的报告书表达出如此迫切的意愿呢?日本媒体在分析这个原因时认为,首相的更替让人们对日本文化政策的未来走向产生了一丝担心。一名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官员表示,日本的文化政策走向很大程度取决于政治家个人的关心度,鸠山首相个人对文化事业非常热心,他的辞职对于日本的文化施政来说或许是个打击。去年民主党上台之后,开始着手改革一系列现行的文化政策。目前,文化政策部会关注着一系列文化政策的改革,除了上文提到的对文化艺术团体援助制度的改革之外,还包括剧场法的施行、漫画原画的收集、博物馆资料的存档整理以及活用历史民居等文化振兴项目等等,这千头万绪的工作能否得到新首相菅直人的认可呢?
“新首相对于文化的热情尚是未知之数。”尽管如此,文化政策部会会长宫田亮平特别提到了让菅直人声名鹊起的处理艾滋病感染事件。该事件要追溯到1976年。当时,日本政府允许某血液制剂上市,该制剂来自美国,并带有艾滋病毒,许多使用这种制剂的白血病患者受到感染。1982年,一名50岁的白血病患者因此死亡,美国媒体纷纷报道此事,日本政府以及负责运营的药厂却坚持此事与制剂无关。此举直接延误了该制剂的回收,导致日本1600多人感染艾滋病毒,至今已有400多人死亡。1996年,刚被任命为厚生劳动省大臣的菅直人一改日本政府高高在上、官官相护的做法,立即组织人手彻查此事,并在随后公开了厚生劳动省长期隐瞒的相关报告资料。后来,在菅直人的坚持下,日本政府与艾滋病患者控告团达成诉讼和解,由日本政府承担相关责任并对死者家属和患者作出相应的赔偿。菅直人代表日本政府在死者遗像前下跪,合掌并公开谢罪的镜头让宫田亮平相信,这位新首相是一个“能被文化打动的性情中人”,他希望报告书中表达强烈愿望的措辞能够让新首相“产生共鸣”。
从厅到省谈何容易
设立文化省,这就涉及省厅的再编问题。日本的行政改革是个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不论是国会议员的大选,还是普通市议员的选举,一到了选举季节,人们总能听到两种针锋相对的口号——一种主张“行政改革”,大谈行政低效和政府对自由的限制,要求减少政府部门的人员数量和行政权力;另一种则要求提高行政的“服务质量”,设置新的部门,让选民能享受到更多、更快捷的服务。2002年,日本政府动了真格的,提出了明确的“中央省厅改革”计划,将大部委由1府22省厅改编成1府12省厅,并计划在官员人数上,用10年时间消减10%。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从厅升格为省,难度可想而知。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日本从厅升格成省的只有防卫省一例。2009年1月9日,1954年诞生的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改为防卫大臣。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后,防卫大臣享有与其他内阁成员同等的权限,能够就有关国防的重要问题和法案提议召开内阁会议,还可以直接向财务大臣提出预算要求。那么,此番文化厅能否和防卫厅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呢?尽管日本专家一再强调“所有的国民都有享受文化的权利,而保障这种权利是政府的职责”,但是面对报告书的美好愿景,日本媒体对文化厅“升级”一事多持悲观态度,普遍认为“实现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