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13日在新落成的秭归屈原祠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强调,要把古老传统的端午节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从中享受尊严和幸福。
乌丙安一直致力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推动端午节“申遗”成功后,他呼吁把民俗节日文化生态原封不动地还给百姓。13日,乌丙安再次重申了这一点,他强调,要把古老传统的端午节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在端午节、中秋节等古老传统节日中共享节日快乐,从中享受尊严和幸福,不可把节日办成商人谋利的手段,更不可让百姓买票、交钱过节。
乌丙安说,端午“申遗”只是手段,通过“申遗”对文化遗产加以抢救和保护才是目的。秭归端午节申遗成功后,要将保护、继承、创新相结合,在传承创新的根基上,适当注入现代元素,积极稳妥解决部分文化遗产断代或后继无人的问题,在“70后”、“80后”、“90后”群体中推进端午节和文化习俗的传承与普及,挖掘和推出独特的、经久不衰的端午节文化品牌,切不可将端午节办成西方的狂欢节。
秭归是屈原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期间,当地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延续至今,而当地的端午习俗更是独具特色。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向全国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名列其中;去年9月底,经湖北省牵头申报,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与黄石市“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苏州端午习俗”共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