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选出十大雷人城市口号:“两个胖胖欢迎您”

来源: 河南商报

网友选出十大雷人城市口号 市民呼吁郑州也应有

    “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合肥:“两个胖胖欢迎您”;重庆:“没到过重庆,不了解中国”……这些城市宣传口号,哪些最雷? 

    近日,网友们推出“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将一些城市的雷人口号挨个“晾晒”。“十大雷人城市口号”虽然有些雷,但这正说明这些城市正在努力自我推介。郑州市民张娜有一个疑问,郑州的宣传口号是什么? 

    现象 

    网民评出十大雷人城市口号 

    昨天,25岁的市民张娜注意到一条新闻:中国网友选10大雷人城市口号。 

    原来,今年1月,合肥推出城市旅游口号:“两个胖胖欢迎您”。“两个胖胖加起来就是合肥,这个比较可爱。”口号一出,引来网友议论纷纷。 

    宜春旅游政务网打出的口号则更雷人——“一座叫春的城市”。现在,宜春已将口号改成“宜春,一座春的城市”,取消容易误解的“叫春”一词。 

    有网友指出,这还不是最雷的,重庆推出的“没到过重庆,不了解中国”口号也很“牛”。 

    在网友“拉拉”看来,这句口号很没有特色,可把它任意安在任何城市头上,比如说“没到过六盘水市,不了解中国”、“没到过吐鲁番,不了解中国”…… 

    广州的宣传口号“一日读懂两千年”也上了榜单。网友“玲林”说,一天能读懂两千年吗?这个有点像给快速记忆学习机打广告,还不如苏老头的“日啖荔枝三百颗”。 

    咸阳的“中国金字塔之都”口号也备受争议。一网友打趣说,好好的兵马俑怎么变成了金字塔? 

    幕后 

    重金悬赏一个口号 多则数十万 

    其实,这些城市宣传雷人口号,不少是当地政府重金打造的。 

    比如,重庆的“没到过重庆,不了解中国”,是当地政府花了250万元,谨慎商榷后得出的口号。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长期关注城市形象研究的文化学者陈勇说,中国内地大小2000多座城市(包括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几乎都在绞尽脑汁地设计与营销城市,对于征集城市口号热情高涨。地方政府常以重奖的形式征集城市口号,少则三五千,多则数十万。 

    只是,这些口号有些像万能填空题,有些则让人猜谜、相互山寨。 

    比如,“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这个口号是三亚吗?不,答案是威海。 

    “文化圣地,天鹅之城”,这个口号让网友“拉拉”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答案。原来,这是三门峡的宣传口号。 

    在陈勇看来,不少城市自我推广时,花费了很大力气,“只是要么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强大惯性而显得很‘虚’,要么出于市场利益诉求而太‘实’成为城市宣传口号的两种极端。” 

    呼吁 

    郑州也应该有个响亮的宣传口号 

    张娜的疑问是,郑州的城市宣传口号是什么?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 

    有人说,郑州城市宣传口号是“郑州,黄河商都”,也有人说是“博大、开放、创新、和谐”。在郑州市旅游网上,则这样介绍郑州:“少林功夫黄帝故里”。 

    郑州的宣传口号究竟是什么?昨天记者致电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采访,无人应答。 

    “现在郑州的这些推广口号,不够响亮,城市要想发展,必须要很好地自我推介。”市民李先生说,一些城市的宣传口号虽然比较雷,但背后足见他们的努力。 

    34岁的市民葛凯也表示,郑州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应该给自己一个很响亮的宣传口号,来促进快速发展。 

    中国青年报:城市口号“没文化”比“雷人”可怕

    网民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其中包括令人啼笑皆非的“宜春,一个叫春的城市”,榜单还在不断更新。“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常常是某地政府刚刚花大力气大价钱树起来一个口号,马上就被网民解构得体无完肤。(7月11日《瞭望东方周刊》)

    我国的城市口号大致可以分4类:一是“某某之都”或“某某之城”;二是由苏杭领队的“天堂在人间”系列;三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发的“山水类”口号;四是给西方地名做“二房”,如“东方日内瓦”等。从诸多“雷人”的城市口号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和定位上没有文化气息,缺乏远见卓识。

    一个城市的口号要想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不在于口号多么花哨,而在于这个口号是否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是否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某些特色和文化内涵。城市口号“雷人”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没文化。

    比如“煤矿之都”之类的城市口号,等于告诉社会公众,这些城市在靠天吃饭。谁都知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当下多样化发展的城市体系中,将城市口号定位在如此单一的发展方向上,某种程度上是当地领导发展视野和能力不足的映射。

    又如“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这个口号很火辣。可是,“叫春”跟这个城市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仅仅就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名字里带一个“春”字?那类似的城市国内多了去了,比如长春等。这个带有明显双关含义的“雷人”口号,没展示出什么文化内涵,反而暴露了低级趣味。

    不同的地方领导可以有不同的执政思路,但谁也无法改变一个城市多年来堆积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口号如此庸俗、单调和没有特色,说明许多地方有关决策者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情趣,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长沙晚报:城市雷人口号是种文化浮躁

    今年1月,合肥推出城市旅游口号:“两个胖胖欢迎您”,3月,宜春旅游政务网打出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目前已改为“一座春的城市”)。 此后,网民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且榜单不断更新。“没有最雷,只有更雷”。据悉,中国内地大小2000多座城市,几乎都在绞尽脑汁地设计与营销城市,对于征集城市口号热情高涨。 

    用“绞尽脑汁”来表达城市征集和设计口号的难度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试想,如若不是绞尽脑汁,像“一座叫春的城市”之类的雷人口号如何能想得出来?其实,在绞尽脑汁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一种文化浮躁以及与这种文化浮躁相伴而生的城市旅游发展焦虑。

    世界上有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口号,比如巴黎的“浪漫之都”、新加坡的“世界花园城市”、伦敦的“文化多样性的世界都市”等等,但这些城市的口号,不仅丝毫不让人觉得言过其实,反而让人感到名至实归。这些城市口号究竟是怎样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家一定不是绞尽脑汁,而是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和绞尽脑汁的区别在于,前者一定经过漫长的文化积淀,是先有了成熟的城市文化甚至是在外界根据这种城市文化先给予了相关评价之后,才逐渐叫响这个口号的;后者则是在一种浮躁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急不可待地往自己头上扣上大帽子,然后企图拿这顶大帽子去换取丰厚的收益。

    浮躁的文化心理只能催生雷人的城市口号,在这些“设计与营销城市”的“城市营销员”看来,城市的发展是来不及等待成熟的文化积淀的,城市与城市间激烈的旅游竞争很容易让人产生出强烈的旅游发展焦虑,他们迫切需要城市拿出抢眼或扎眼的口号来吸引人,这样,城市口号便不是城市文化特点的表现,而是能够令人产生别样的生理反应、能够令人记住就行。这就像一些人为了出名,不惜采取种种雷人的手段一样。于是,城市的这种文化浮躁和旅游发展焦虑一拍即合,种种雷人的口号也就横空出世了。

    事实上,我国很多城市,并不是没有成熟的城市文化积淀,然而由于人们的文化心理依然浮躁,甘愿随波逐流,所以设计出来的城市口号难以反映城市的文化特点。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城市的营销文化,也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即城市应有成熟的、脚踏实地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应该远离浮躁、远离跟风,有时甚至还需要远离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