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江苏镇江古运河畔的大型商住楼盘“如意江南”建设项目现场,依然繁忙,工程的地基开挖工作仍在继续,旁边的楼盘销售处,则忙着迎接一个个前来看房的客户。而一处对大运河申遗有着重要意义的考古遗址、入围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就在一辆辆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渐渐消逝。(7月12日《人民日报》)
开发商不惜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加快工程进度,在这么一个文物学家们正在进行价值考证的“千年粮仓”身上大动干戈,其中蕴意不言自明——不是成了“文物”就得保护吗,那就让它在成为“文物”之前彻底消失,大门一设,围墙一挡,在里面干起了“灭你没商量”的勾当,轰轰烈烈地将考古现场挖掉、填掉、毁掉。
当然,这开发商的猖狂、嚣张脾气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人家可是有“硬骨头”撑着,按行话,那叫“来头不小”——该项目开发商,镇江市城市投资公司的总经理祝瑞洪,同时也是镇江市建设局副局长,如此官商一体的运作机制,自然带来一系列“见钱眼开”的副产品。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绩冲动,欲捞到实打实经济发展、利益好处的惯性使然,想出毁坏考古文物打造房产开发这样的歪主意也就“见怪不怪”了。
何况,文物部门的孱弱无力也着实为“惨烈损毁”点了一把火——要财权没财权,要执法权没执法权,既拿不出银子来保护文物,又没有能力制止破坏文物的行为。更可怕的是,其本身也要受制于地方政府财政供养,所谓“拿人的手短”,即便有委屈,也得在政府“父母官”面前做个听话的“乖孩子”,打破牙齿往肚里咽,眼睁睁看着千年的重大文化遗址变成“地下室”,捶胸顿足,欲哭无泪。
并且,对此类早已算不得“前无古人”的破坏文物行为,《文物法》与《刑法》虽然都有条理清晰的追责条款,却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纸面”上,没有贯彻落实到行动中。比如安徽宿州煤矿修铁路破坏近百平方米文物遗址,比如京沪高铁工地商周遗址遭施工队破坏……从没听说哪个地方官员因此受到制裁——违法行为得不到追究,不法举动得不到惩罚,打文物歪主意自然也就周而复始地冒头。
可以说,“千年粮仓”一头载在开发商的脚下,其实早就“命中注定”:开发商专心修炼的紧缠“公权力”的“千手观音大法”;地方政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乐见其成、利益唯上”;文物考古部门显而易见的“手无缚鸡之力”,法纪规章由来已久的“架空虚置、人为放逐”,于是“四人行,必能化骨绵掌”——只要有碍某些人的“钱途”,历史文物再也难逃被“腰斩”的命运。
可以想见,假如有关部门不对此起彼伏的“破坏文物事件”,打出一套像样的“组合拳”来退烧止热,不对其背后明晃晃、积弊已久的症结刮骨疗伤,即便声势浩大的民意喇叭喊得天响,也甭指望震醒悠然自得的“梦中人”,而癫狂地破坏文物丑闻也只会在公众的眼皮底下、在文物考古专家的双眼喷火中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随之相伴的,是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在响彻云霄的隆隆声中化为片片瓦砾。
网评:宋元粮仓被毁 警惕镇江“祝瑞洪现象”
江南名城镇江13座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宋元时代,江南是天下粮仓,这些遗址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不可估量。痛心疾首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如此焚琴煮鹤之举,并非发生在文物保护还是盲区的改革开放之初,却在各地争相登录文化遗产名录的今天;不发生在偏远苦寒不通文墨的边地,而在文采风流足夸古今的历史名城镇江;不是毁于来头更大的公共基础设施,而毁于区区一个商业性楼盘……
镇江人难道昏头了吗?
细细看来,其中有一位关键性人物作祟。此人姓祝名瑞洪,身兼镇江市建设局副局长以及该楼盘开发商、镇江市城市投资公司总经理两职。奇怪了,在政企分开喊了若干年的今天,祝局长暨祝总亦政亦商的双面人身份,居然大摇大摆无人质疑?左手开发商品房牟利,右手操纵城市规划暗渡陈仓,能量极大的祝总祝局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运筹帷幄风光无限,哪里能把那片破烂粮仓放在眼里呢?
此事经媒体披露,舆论哗然。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这位祝瑞洪必定不是文盲就是莽夫,不然怎能对入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无之宝如此蔑视呢?
非也。
网上略作搜索,就发现祝局长非但不是文盲,倒是地地道道的文人雅士之属!吴子牛导演的电视剧《西津渡》,祝瑞洪是出品人;镇江市第十届优秀科技论文,他是获奖者之一,大作竟是颇有“考古”意味的《京口救生会与镇江义渡局》;他还写过《平安和谐是津渡文化的核心价值》,侃侃而谈“千年古渡西津渡,座落在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作为江南古运河的起点,南北交通的枢纽,1300多年的传承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说实在的,对祝氏的文采风流履历,越看心里越凉。此人对古运河的价值、对宋元粮仓的价值,看来门儿清的很。老话说,货卖识家,现在呢,千古奇货,毁于识家——这让人不寒而栗。
倘是因无知而毁掉千古奇珍,虽也可恨,却也有可怜可恕之处。而如果是心知肚明而下此狠手,就让人彻底无法原宥了。
更可怕的,还在于文人祝瑞洪、官人祝瑞洪与商人祝瑞洪的合体,将本来可以互相制约的文坛、官场与商场轻而易举地同流合污,让商场直接有了官场的庇佑,更有了文人的掩护,一旦什么无利用价值的文化瑰宝碍了它们的眼,必欲除之而后快的话,谁还挡得住呢?你看,聪明的祝总祝局长祝文人会冠冕堂皇、极具诱惑力地用“颠覆性”来形容他操控的这次空前绝后的城市改造——对西津渡文化貌似情有独钟的他,被利欲激动得有几分张狂了,自以为又在创造一个革故鼎新的历史了?
巨大的商业利益让商人昏了头,我们不担心,而让官人和文人一起昏了头,这才让我们真正焦首煎心了。
“祝瑞洪”是一个符号,一个警示。
中国文物早已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面临灭顶之灾,当年或许是无知的无意损毁,现在,当大批有文化有权势又直接沾染商业利益的“祝瑞洪”们,在厚利面前,开始有意识地给文物以致命性打击,本就命悬一线的文物们,更没了活路。
那么,谁来给祝瑞洪们致命性打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