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省五大重点
◎抓学习贯彻,强化对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
◎抓重点工作,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抓政策支持,构建文化强省建设的保障体系
◎抓督促检查,确保文化强省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抓宣传引导,营造文化强省建设的良好氛围
下半年狠抓八项工作
◎狠抓深入扩大内需
◎狠抓促进外经贸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
◎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狠抓“三农”和抗灾救灾工作
◎狠抓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双转移”
◎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狠抓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狠抓经济运行监测和调节,坚定不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GDP实现两位数增长,确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历时一天半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昨日上午在广州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省委书记汪洋主持第二次全体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作了总结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通报了2009年度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结果。
会议指出,这次全会是新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通过分析形势,相互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强省建设的思想认识,明确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路重点,完善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坚定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心。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切实做到思想更解放、措施更有力、作风更扎实,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一定可以如期实现。
会议强调,当前我省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的关键是狠抓落实。要始终坚持抓好当前工作与统筹长远任务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加强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坚持传承发扬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社会力量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形成多方共建、协力发展的新格局。
突出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一要抓学习贯彻,强化对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把文化强省建设放在与经济强省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省里将建立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县(市、区)要参照省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特别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
二要抓重点工作,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汪洋同志在全会主题报告中提出的“六个着力”和《规划纲要》提出的十项工程,一项一项抓落实,力争在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战略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等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要抓政策支持,构建文化强省建设的保障体系。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并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各自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确保文化事业经费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稳步增长。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实行按项目拨款和以奖代拨,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要积极落实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用地规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得到落实。
四要抓督促检查,确保文化强省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综合督查,省委、省政府将定期对各地各部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省有关部门和各地级以上市要对照时间进度认真抓好落实和检查,每年向省委、省政府书面报告工作情况。突出督查重点,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作做得好的地区和部门,要“插红旗”,予以表彰嘉奖;对工作落实得不好的,要“亮黄牌”,予以通报批评。
五要抓宣传引导,营造文化强省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总结推广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营造全省上下共同关心支持文化强省建设的社会氛围。
强化教育培训,将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同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大力培训文化干部和文化人才。强化文化外宣,充分利用各种对外媒体和外宣平台,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展示广东文化魅力,扩大广东文化影响。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极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出台实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十条”,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运行质量持续提高,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突出体现为“一个平稳较快、三个明显”,即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99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88亿元,进出口总额34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7%、22.8%、17.1%、21.5%和33.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4.1%。
会议强调,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要狠抓深入扩大内需;二要狠抓促进外经贸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三要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四要狠抓“三农”和抗灾救灾工作;五要狠抓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双转移”;六要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七要狠抓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八要狠抓经济运行监测和调节,坚定不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GDP实现两位数增长,确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围绕汪洋同志的主题报告和省委常委会上半年工作报告以及《规划纲要》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高度评价了省委常委会上半年的工作,充分肯定了多年来我省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对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和思路举措表示完全赞同,对如何推动我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广州、深圳、梅州市和省文化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了发言。
全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省纪委常委,省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各地级以上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穗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佛山市顺德区区委书记、区长,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宣传部部长、文广新局局长及省第十次党代表中部分文化系统基层单位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列席会议。
南方日报社论: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昨天胜利闭幕了!这是广东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首次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这表明了中共广东省委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
自2003年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广东在文化建设方面厉兵秣马,不懈努力,取得了诸多不凡的成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我们的民族要复兴,我们的国家要全面现代化,离开作为软实力的文化,一切便是虚无的、不牢靠的。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走在前面,能够取得一项又一项改革的丰功伟绩,离不开广东人“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魄力,“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文化精神。换言之,广东之所以有如今之气象,断然离不开广东文化精神。广东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当好排头兵,文化成为短板万万不行。
新时期广东文化精神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是广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最有力的思想文化动力。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凝聚成为全民族共识,全国各地均以推动改革为己任,广东在物质上领先,在精神上却有所弱化。一些曾经高密度到广东学习改革经验的地区,不是公开宣称多年不来考察了吗?言语可能有夸大之处,却指出了广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广东在改革气魄、改革智慧以及改革举措上已经不再具备优势。你能推动改革,别人也能推动改革;你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别人却在你业已杀出的血路上继续拼杀,反而能够形成后发优势。
改革是广东安身立命之基。不搞改革,不领先改革,广东就不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不能在前辈创下的改革基业上躺一辈子,仍然需要只争朝夕。要搞改革,必然解放思想,必然坚持长期以来形成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文化精神优势。这种文化精神优势的坚持,就是大力加强文化强省建设。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仅仅一字之变,却凸显了广东要在新时期发展先进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实事求是地讲,广东的文化建设既有突出优势,也有明显不足。即广东的文化实力与自身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现有文化建设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样的文化需求。
省委明确提出,要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和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这一切,都是由“大”向“强”转变的指引。所谓“强”,不是要东风压倒西风,而是要快马加鞭,力争早日形成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一个仅仅在物质上领先全国的广东不是一个完美的广东。只有在精神气质上、在公民整体素养上、在文化产业及诸多文化层面上全面领先,这个广东才是完美的广东!
在经济建设层面上,广东正在迈出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经济结构上的调整关乎新时期广东改革的路径,文化建设上的着墨则关系到广东能不能在经济改革领域发力后,在文化改革领域依然闯出一片新天地。广东地处岭南,既与内陆接壤,又与大海相邻。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自古便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具备浓郁岭南风格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新时期的改革文化。这些文化深耕于岭南,亦播撒于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广东文化历年来形成的老传统与新传统。但不管是哪一个传统,都是中国文化的宝库,我们理应抓住其精髓,深挖其精华,使其为提升广东的文化形象、提升广东公民社会的质量、为发展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而服务。
广东是开放改革的广东,是思想解放的广东,是一个既能在经济建设上让世界瞩目、更能在文化精神领域让世界为之一振的广东。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广东的文化建设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既仰望星空、寻求精神上的卓尔不凡,又脚踏实地、追索文化事业上的万马奔腾。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一个开放、崇文、理性、文明的现代广东,正跃然于世。让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