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缓解全区农牧民看书难问题

来源: 光明日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2000年以来,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系统加大文化援疆力度,文化系统组织的春雨工程、新疆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广播电视系统组织的“村村通”工程、赠送优秀电视剧和电视动画片,新闻出版系统组织的农(牧)家书屋工程、免费赠阅出版物、赠送流动售书车等文化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援疆精心谋划

    文化部和全国文化系统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赠送流动舞台车工程等文化工程,在文化援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积极成效。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这些文化工程更是精心谋划,加大援疆力度, 成为文化系统支援新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部直属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故宫博物院积极开展相关项目、任务的调研和落实工作,并协调新疆当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及博物馆人员培训等工作。国家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将根据合作协议实施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国家图书馆计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合作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新疆分馆,该馆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建设的首家分馆。文化部财务司积极做好新疆“十二五”地市级三馆建设规划统计摸底,在配套资金安排上加大中央资金负担比例,争取尽快在新疆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建成面积达标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2010年计划再为新疆配备16辆流动舞台车,在南疆三地州实现流动舞台车全覆盖。

    各地文化系统也为文化援疆积极行动起来,北京市将向新疆和田地区调送配备一批流动舞台演出车、舞美道具车、电影放映车和越野车;河北省已确定援建新疆尉犁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上海市将对口支援新疆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文化建设的十年规划编制工作。

    广电覆盖率显著提高

    近年来,广电总局以实施广播影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抓手,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1.7亿元,极大地提高了新疆的广播电视覆盖效果,目前,自治区广播电视覆盖率由1999年底的87.39%和89.48%分别提高到2008年底的93.54%和93.48%;兵团广播电视覆盖率由2000年底的87.1%和90.9%分别提高到2008年底的94%和97.4%。各地能收听到 10套左右短波广播,各地(州、市)、县普遍能较好地收到3套以上中波或调频广播节目,3~4套中央和当地电视节目。

    为让边疆群众能够看得到电影,提高他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累计安排新疆自治区农村电影放映设备7226万元,配备了848套放映设备,105辆电影放映车,农村电影场次补贴和拷贝资金1625万元。全区已建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12个,农村电影放映队812个,放映人员1303 人,2008年译制影片60部,放映了107568场公益电影,10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

    按照西新工程第四期建设任务完成后已达到的译制能力,广电总局计划将捐赠新疆电视剧的数量从每年1000集增加到2000集。

    农家书屋造福百姓

    坚持结合实际,求真务实、力求实效的原则,新疆建设3千个农(牧)家书屋的“十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确保书屋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1500册,光盘不少于100张,报刊不少于15种。出版物的选配既贴近全区农牧区实际需要,又贴近农牧区语言特点、贴近少数民族的阅读习惯。截至目前,已向建成的3千个农(牧)家书屋配送了5种语言文字的报纸35种,0.6万份;期刊46种,1.1万份;图书12167种,496万册;音像制品 1173种,32万张。

    免费赠阅也是新闻出版总署援疆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截至2010年7月,该工程已向全疆856个乡镇和8849个行政村文化站 (室)免费赠阅6种语言文字的报纸39种,30万份;期刊16种,25万份;图书(挂图)964种,1032万册(套);音像制品193种,244万盒。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科普、卫生保健、法律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双语教育以及娱乐休闲等多种类别,有效地缓解了全区各族农牧民群众“看书难”、“读报难”的问题。 

    文化援疆:深得民心功在千秋

    自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新疆的重大决策以来,全国各地方各部门以各种方式给予新疆无私的支持与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文化援疆是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村村通工程”、“农(牧)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援疆工作,内容充实,卓有成效, 生动地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和谐相亲、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疆的文化建设,是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从城乡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到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从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到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新疆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援疆通过多样的文化产品、文化工程以及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培养等方式,极大地保障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地调动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新疆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极大地增强了各族群众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打牢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基础。

    文化援疆既有物质层面的投入,也有体制机制的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多,责任重大。相关地方和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将文化援疆办成功在千秋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