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陕西省歌舞剧院推出一台《仿唐乐舞》,拉开了我国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的序幕,也让到西安参观秦兵马俑的国内外游客不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1998年,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推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创世纪》,曾创下国内晚会演出场次、观众人数两项纪录。
不过,真正掀起旅游演艺热潮的还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刘三姐》。这部2004年在桂林阳朔推出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仅在2009年就演出了497场,观众达130万人,演出收入逾2.6亿元,成为国内文化产业成功运作的典范,也由此引发了国内大型实景演出的热潮。《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以及杭州的《宋城千古情》、河南嵩山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封的《大宋·东京梦华》等一批大制作、大投入、大规模的旅游演艺项目相继出现。
据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忠介绍,目前全国成规模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艺项目有200多个,各个景区乃至一些著名景区内的宾馆、饭店都有自己的演艺团队。一时间,呈现出“南北东西各展风采、民营国有百花齐放,品牌产品声誉日隆,艺术市场多元扩大”的发展态势。
然而,由于旅游演出市场尚不成熟、节目风格相对单一、创新意识较为缺乏等因素,目前的旅游演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许多旅游演艺产品常常是昙花一现,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缺乏创新, 产品模仿、雷同现象突出
节目缺乏新意、“克隆”之风盛行,已经成为旅游演艺市场的一个痼疾。以“印象”系列为例,自《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印象”系列招来大面积跟风。除《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等,冯小刚的《印象·北部湾》、陈凯歌的《希夷之大理》等“印象”类产品也将出炉。然而,不少“印象”产品上演后反响平平,并未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甚至有网友评价说“‘印象’多了,印象差了”。
专家指出,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是一种艺术创新,是之前人们印象中没有的“印象”,它切合了人们追求新、奇、特的文化消费心理,受到欢迎在情理之中。然而,后续的各种“印象”实景演出,除了景点不同,演出主题、艺术形式与《印象·刘三姐》如出一辙。更为致命的是,有些“印象”的景点并非风景名胜区,游客数量有限,缺乏客源,看演出的人自然更少。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以“唐文化”为主题的演出。自《仿唐乐舞》大获成功之后,西安又相继推出了《长恨歌》、《长安夜宴》、《梦回唐朝》、《长安乐舞》4台表现唐文化的旅游演出节目。陕西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刘庆说:“仿唐歌舞就像街头随处可见的仿兵马俑一样,处处与游客碰头了。”
“目前,很多地方的旅游演艺存在产品雷同现象,实景演出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地域、文化和市场的需要。”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陈志学在首届中国旅游演艺文化高峰论坛上说。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指出,要正确看待国内出现的实景演出热潮,如果一哄而上,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无人问津。“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办大型实景演出,一些地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搞一些小型的剧场演出。”
节目质量不高, 缺乏特色和深度
随着旅游演艺热潮的到来,一些旅游景点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推出了一些古怪离奇的节目,如吞火、吃活蛇、吃活鸡、吞烟头等;还有的地方为招徕观众,不惜上演一些格调低下、内容低俗的节目,而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反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齐善鸿指出,在演艺与旅游的结合中,一定要彰显主流价值观、凸显文化内涵,防止旅游演出变成单纯的消遣和娱乐。“发展旅游演艺产业,一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垃圾。”齐善鸿说:“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倡导、严格把关,鼓励扶持健康向上的旅游演出产品,监管和取缔低俗演艺产品。”
2009年9月,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要积极开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演出活动,丰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
“品牌是根,文化是魂。品牌靠什么支撑?节目的质量。” 陈志学说,实践证明,旅游演艺要走品牌发展的道路,否则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品牌化首先是内容为王,质量第一。那种粗制滥造的产品不可能有生命力。
大制作蔚然成风, 无序竞争抬高市场风险
《印象·刘三姐》投资3.2亿元,《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总投资3.5亿元……如今,一些地方不惜投入重金打造实景演出,少则1亿元,多则三五亿元。高投入自然意味着高风险,一旦演艺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上亿元的投资就等于是“打水漂”。此外,某些地方的旅游演出市场还存在互相削价、无序竞争的现象,严重扰乱了旅游演出市场的经营秩序。
为此,《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允许适度引进境外资本投资国内旅游演出市场。
“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扶持、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积极引导旅游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陈志学说,“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成本核算,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创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此外,还要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解决旅游演出市场融资难的问题。”
“发展旅游演艺产业,人才是关键。如果懂文化的不懂旅游,懂旅游的不懂文化,二者就很难协调发展。”王衍用说,“所以,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一批文化旅游培训和实践基地,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