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 千里润边疆

来源: 人民日报

核心观点

    “春雨工程”第一次将文化、志愿、边疆三个元素统一,意在探索为边疆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

    由文化部实施的2010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试点活动已近尾声。从8月16日启动以来,重庆、福建、北京、浙江四个试点省市的数百名文化志愿者,风尘仆仆行走在西藏和新疆,近一个月的时间,往返上千公里,一路欢歌一路采风,一路学习一路交流,下起了一场“文化春雨”。

    这一次文化援疆与经济援疆几乎同步进行。

    边疆要硬件也要“软件”

    赴西藏的文化志愿者主要来自重庆与福建。从今年7月起,重庆市文广局就陆续从文化系统内部招募了82名志愿者,以重庆三峡杂技团、三峡川剧团、三峡歌舞剧团、黔江区文化馆等为主,最后选出了39人奔赴西藏,带去活泼的巴渝风情。

    8月19日,福建文化志愿者艺术团从拉萨用了8个多小时,行程近500公里,赶到林芝县八一镇。途中,艺术团翻越了八月飞雪、海拔达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8月20日,团员们在林芝进行两场演出。8月22日至23日,艺术团又赶到米林县,为当地藏族同胞及第六批福建援藏工作队员进行了两场精彩的演出。如此密集的演出对于演员与观众而言,都是第一次。

    赴新疆的北京文化志愿团,主要由北京歌舞剧院的优秀声乐、舞蹈演员和中国杂技团的杂技演员组成。从8月31日至9月7日,他们先后在乌鲁木齐的剧场、工地,以及南疆和田地区的墨玉县、于田县和兵团农十四师,连续进行了7场演出。演出效果出奇的好。新疆和田地区扶贫办的米日古丽直叹:演出时间太短了,特别希望这样的演出能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说,“文化志愿者”这个概念其实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理念和实践的延伸。北京目前不仅有5000多注册的志愿者,还有许多文化团体。北京和新疆是对口支援单位,此次边疆行只是一个开始。此行的另一个任务是做详细的文化调查,摸清需求,以便将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军说,2009年,中央财政对地方文化事业的投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量达到30多亿元,比上一年增加近9亿元,除继续扶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外,新增了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修缮等。当然,硬件的建设容易解决,软件的提升却非一朝一夕,“深入基层,将群众自发的活动组织起来,尤其需要更多文化人的参与。”

    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9月6日,浙江志愿团的文化援疆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启动。从今年7月开始,浙江省就开始在省内招募文艺骨干和专家学者。现在的文化志愿讲师团可谓是精兵强将,他们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辗转乌鲁木齐、阿克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等地,开展“大舞台”、“大展台”和“大讲堂”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现场展示等。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说,浙江以前对新疆的对口支援主要是经济上的,此次文化援疆是一个崭新的平台,需要探索一些长效的机制。一开始可能是“配送文化”,慢慢地需要过渡到“培育文化”,只有培育出一批基层文化的“生力军”,才能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开花结果。  

    据统计,浙江年均送演出下乡1.5万场、电影20万场、图书100万册,在全省的农村活跃着1300多支电影放映队、50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文化惠民在浙江搞得红红火火,这些队伍完全可以走出浙江和边疆地区实现对接。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在新疆不但进行大讲堂知识讲座,还对群艺馆和文化馆的业务人员进行授课。他们说,在中国真正对少数民族音乐有研究的人并不多,而少数民族自身的音乐想要走出边疆影响世界还是需要音乐家的努力。

    “我们现在需要深入的调查,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单向传播。”文化部社文司司长于群说,文化部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春雨工程”,全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新疆、西藏地广人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少一点庞然大物,多一点星罗棋布,才能可持续发展,而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无疑可以让公共文化服务之路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正如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所说,此次“春雨工程”第一次将文化、志愿、边疆三个元素统一,意在探索为边疆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