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全国巡演日前在贵州遵义正式启动。18台优秀保留剧目将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巡演近500场,途经100多个城市。这次巡演是文化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国舞台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文艺评奖机制的一次重大改进,对于树立正确的文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国人民共享舞台艺术的优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即日起,本报开设“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全国巡演”专栏,对巡演情况进行追踪报道。
2009年12月,在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评选活动中,18台优秀剧目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称号。这些剧目近日又踏上新的征程,开始了大规模的全国巡演,18台优秀保留剧目将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展开巡演,途经100多个城市,演出总场次接近500场,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们将在观众的目光和掌声中,实现自身价值并不断提升艺术水准。
在巡演启动仪式上,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强调:“评奖不是目的,获奖也不是终点。优秀保留剧目只有在面向广大观众的不断演出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艺术价值,通过组织全国巡演活动,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欣赏到这些优秀保留剧目,充分发挥优秀保留剧目的示范作用,引导全国艺术院团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据介绍,这次巡演由政府倡导、院团自主运作,充分发挥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和参演院团的积极性,把市场运作与公益性演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观赏需求。这次巡演除了在大城市演出外,还注重到西部地区、基层农村及部队慰问演出。结合巡演活动,很多院团安排了与演出地艺术院团座谈交流、到高校举办讲座、培养青年观众等公益活动。
演员卖力 观众买账
川剧《金子》本次巡演的首站是湖北荆门,但当地超过40度的高温天气给演员走台排练和舞美装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剧场条件限制,舞美队人员必须在近50度高温的剧场内连续装台近24个小时,全体演职员也需在演出前一晚走台至晚上12点。但全院员工一丝不苟,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演出质量。
8月6日,川剧《金子》在荆门群众艺术中心剧场上演。大幕拉开,当代川剧领军人物、两度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领衔登台,她精湛的表演和清亮高亢的唱腔惊艳全场。观众们表示,川剧《金子》不愧为戏曲经典。
山西话剧院携话剧《立秋》首站西藏高原,此后又慰问了甘肃舟曲的抢险救灾人员。9月3日,《立秋》来到青海。就在演出开始前几分钟,当地工作人员的电话还在响个不停,他们一遍一遍地耐心解释:“实在抱歉,这是最后一场演出,确实一张票也没有了,以后《立秋》再来演出一定通告。”
上海京剧院在结束了江苏张家港的演出后,立即奔赴河南郑州。14个小时的车程虽让演职员颇感疲惫,但全体人员不顾舟车劳顿,一下车便立刻奔赴演出地进行准备工作。9月9日,演出结束,观众意犹未尽:“这戏实在是太好看了!武戏打得漂亮,文戏唱得动人。有舞蹈又有魔术,太精彩了!”
地方戏感动全中国
“原本以为香港观众对传统文化不太了解,对莆仙戏感到陌生,担心演出不尽如人意。没想到《春草闯堂》在香港演出非常成功,观众掌声如潮。”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团长张挺表示,演出成功为剧团打破地方戏地域限制,开拓更多演出地区树立了信心。
9月6日起,山东吕剧《苦菜花》开始了在江苏东海的巡回演出。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将观众完全带入了剧情。直到场灯亮起,观众才抹着眼泪从座位上站起来。
闽剧《贬官记》9月7日起在浙江进行了为期15天的巡演。曲折离奇的情节、幽默搞笑的对白、韵味十足的唱腔,博得了观众的掌声。一些观众表示:“这不愧是获大奖的作品,雅俗共赏、立意深刻,给人艺术享受。”
河北梆子《钟馗》在齐齐哈尔的演出也赢得了满堂彩。一位甄姓观众说:“《钟馗》非常好看,有文有武特带劲。”
经典剧目常演常新
甘肃省歌舞剧院的《丝路花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马兰花》、兰州大剧院的《大梦敦煌》、上海京剧院的《盘丝洞》等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剧目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8月18日,《大梦敦煌》用鲜明的色彩、优美的舞姿在上海世博会向观众展现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9月2日,《大梦敦煌》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上演,“震撼、感动”成了观众的突出感受。
北京京剧院携京剧《三打陶三春》赴黑龙江演出。8月14日午后,锣鼓响起,大幕拉开,观众一下子就被剧情所吸引,掌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