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可以漂流,竹筏可以漂流,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漂流,谁曾想过,图书也可以漂流?而这种漂流,是不是意味着图书馆又有了新的服务内涵呢?
作为2006年首届苏州阅读节活动之一的“感动接力——图书漂流”于9月28日正式启动,苏州市人民政府朱永新副市长按下了启动按扭。
此次图书漂流活动旨在通过读者推荐的最受感动的一本书,并附感言、感想、心得和体会,在众多读者中的“接力漂流”,搭建一个推荐好书、交流思想、传播友情的平台,从而提升市民读书的精度、深度和阅读能力。
苏州图书馆目前已设立了一个图书漂流的网站(http://tspl.szlib.com),放漂者或者取阅者,首先在网站进行登记,取得一个会员号后即可通过网站登记放漂、取阅,并刊登、交流阅读心得等。而此项活动也鼓励市民捐赠、制作放漂图书,在捐赠或放漂图书中写上自己的感言。
目前,漂流点设立在苏州图书馆,随着发展将逐步推开,若干年后在全市所有具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中的公共场所(包括车站、码头、商场、公园、图书馆及分馆、休闲广场、咖啡厅等)设立漂流箱,彻底放开漂流。
图书漂流,传递着书香,传递着诚信,传递着文明,传递着和谐。盼望苏州图书馆的此举,能早一天漂流到更多的公共场所,甚至是全国各地。也希望有更多热爱读书的人投入到捐书、读书的行列中来,在弥漫浓郁书香的城市中,赋予“图书漂流”更持久的生命力,让这份感动一直接力下去。
链接:
“图书漂流”的由来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该活动指的是书友将自己拥有却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到公园长凳、咖啡馆桌子、博物馆走廊、图书馆楼梯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之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图书漂流活动的普及,2001年4月,在美国Kansas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罗恩·霍恩贝克(Ron Hornbaker)开设了一个图书飘流(www.bookcrossing.com)网站,从此图书漂流活动得以迅速发展, 5年之间,已风靡欧美。目前,全世界已拥有超过49万名注册“图书漂流”成员,注册图书超过334万册。漂流规则规定,为使更多人能了解到某一本书的漂流信息,拾取图书的人有义务在阅读完毕后,到相应的图书漂流网站上撰写获取日志、趣闻或阅读笔记。此后,欲寻找该书的人,只要在网上以该书标签上的唯一标识码检索该书,就能轻松找到。而在瑞士等国家,漂流中的图书封面上都会贴着一张黄色的标签,这样可以使人轻易认出这是一本漂流的书。标签上注明:“我是一本特别的书,我在全世界漂流,我寻找想要读我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