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2.0与社会阅读研究会议纪要

来源: 苏州图书馆

2009年6月19日,以“图书馆2.0与社会阅读”为主题的上海地区第四次图书馆2.0研讨会暨首届沪苏图书馆2.0研讨会在“读书天堂”苏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上海市图书馆学会、苏州市图书馆学会、苏州图书馆等联合主办,来自苏沪及周边地区图书馆界、文化界人士和读者代表一百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

    苏州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图书馆副馆长许晓霞主持了开幕仪式,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王世伟教授和苏州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周建屏研究馆员做了开幕致辞。许晓霞以苏州图书馆东道主的身份热情欢迎与会2.0同行;王世伟在致辞中就图书馆2.0四特征与大家分享了三点体会“技术是当代图书馆存在的方式;互动是当代图书馆存在的哲学;适应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理念”。周建屏在致辞中指出,社会阅读发展了苏州的文化,图书馆2.0将会在苏州的土地上发扬光大。

    开幕致辞后,上海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任树怀主持会议报告。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首先做了“阅读与图书馆学”的报告。他指出,我们的2.0技术就是推广阅读的技术,阅读是图书馆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和发展需求,并指出了新阅读形势下的图书馆立场:(1)尊重公民阅读自由,包括选择阅读内容与选择新的阅读载体的自由;(2)消除新阅读的社会障碍,包括阅读成本障碍、阅读能力障碍、阅读环境障碍;(3)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现代社会阅读潮流,避免错误的藏书政策和服务模式对阅读潮流的破坏;(4)发展便于知识有效传播的信息技术,坚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推进阅读。

    苏州图书馆张海萍馆员代表苏州图书馆“扇动②的翅膀”小组,从苏图网站、掌上苏图、读者服务系统(OPAC)、苏图博客四个部分介绍了图书馆2.0在苏州图书馆的实践应用,并发布了面向苏州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图书馆2.0服务读者调查”的初步数据。

    上海虹口曲阳图书馆翁凌红在《Lib2.0在我馆的尝试和遭遇的困境》中举例该馆在RSS功能、BSS论坛、信息评论等方面进行的图书馆2.0的尝试。

    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赵亮副主任做了题为《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与影响》的报告,他以生动的例子介绍了eBook、ePaper、eInk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历程,重点说明了目前最具纸张观感的eInk的技术特点,阐述了电子书产业对图书馆的影响。

    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金红亚副主任做了《上海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器介绍》报告,用数据和例子说明推出数字移动阅读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书馆文献使用率,尝试利用新方式服务读者,推进阅读新技术的发展,在阅读方式不断变迁的大势中探索出图书馆应扮演的角色或者说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上海点击书”CEO梁钢做了《基于图书馆2.0的社区及家庭文化数字出版》报告。通过他的介绍,我们知道该公司“点点书数据库”中,用户可以进行DIY制作电子书的全新阅读体验。

    上海图书馆张左之做了《2009电子时代阅读调查》的报告。调查认为电脑仍为主要电子阅读工具(>90%),互联网和图书馆为二大阅读内容来源,电子阅读难以替代纸质阅读,二者将长期共存。  

    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刘炜研究馆员做了《图书馆与阅读——用数字说话》的报告,他通过调查数据得出推断:全国公共图书馆用了0.56%的经费,实现了三分之一的阅读,网络阅读率已经超过图书馆阅读,并给出图书馆的对策等。

    报告结束后,会议提交论文的作者进行发言。来自苏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左步电馆员做了《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指导》发言,并指出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存在表浅性、功利性、消极性的问题,学校图书馆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孙翌做了《图书馆短信服务系统需求调研与实施对策》发言,介绍了读者短信服务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应用,并通过调查得出,90%的读者对短信服务满意;读者更乐于在晚上接收短信服务;“新闻与通知”、“讲座与培训”最受读者欢迎;读者更喜欢个性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王昕做了《Living Library:拓展图书馆阅读交流的新领地》发言。Living Library是以人为本的交流方式,每个人是一本阅历丰富的书。金陵图书馆徐晓溧做了《孤独阅读者》的发言,他通过调查发现,真正主动参与到社会阅读的认识很少的,通过图书馆2.0,孤独阅读者可以分享到其他人的阅读活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谢蓉做了《阅读2.0:新一代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言,对图书馆2.0研究文献等作了介绍。上海青浦区图书馆张毅红介绍了该馆的“清阅朴读”论坛。

    会议的最后一部分是互动交流时间,由图林老姜、大旗底下主持,邀请了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玉麟教授、苏州大学周建屏、上海虹口区图书馆李果、《图书馆杂志》编辑王宗义等嘉宾上台互动。讨论中,王宗义对“图书馆指导社会阅读”提出质疑;李果对数字阅读的普及抱悲观态度;杨玉麟认为此次大会的主题“图书馆2.0与社会阅读”很好地将技术与理念结合到一起,他认为,从远的来讲,我们要学习刘国钧先生,在动乱的年代,发表文章介绍国外图书馆先进理念。上海图书馆的刘炜先生致力于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于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他高度评价,今天的老槐就是二十年后的刘国钧。

    互动交流环节里,还邀请了苏州图书馆的读者、上海图书馆的赵亮、图有其表、小钟、牛排、华南师范大学的束漫教授。赵亮认为,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时间肯定比想象的要短。苏州图书馆读者周先生提出希望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书评,节省了解图书馆信息的时间;还提出网络信息多,但缺少分类,查找所需知识耗费时间多的问题。小钟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或改变,可能就在偶然之间。图有其表认为可以借助图书馆2.0来为读者提供信息。互动中,青浦图书馆的馆员提出,图书馆为何无法把论坛办下去的疑问,就这个问题,小钟认为图书馆论坛为读者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束漫女士担忧我们在推动图书馆2.0的同时,是否也在拉大数字鸿沟?应该如何让边远地区的读者也进入到数字阅读?针对现场一位参会者提出的问题,图书馆2.0投入的成本如果达不到图书馆1.0的效益,值得吗?图有其表以一名曾经的图书馆员、现今读者的身份回答,图书馆2.0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的推广。

    最后,苏州图书馆邱冠华馆长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这次会议真的很2.0,在台上发言的有专家、有教授、有馆员、有读者,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产生互动。关于阅读,邱冠华认为阅读重要性,除了大家已经说的以外,还在于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会决定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在社交中需要有相同的交流主题,交流需要知识,因此,所谓兴趣圈,其实就是知识圈,在其中,谁的知识渊博,谁就会受到尊重,至少在这个圈子中的地位就会提高。图书馆2.0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阅读。

    在谈及广东流动图书馆,邱馆长认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的流动图书馆项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模式,而且利用率不低,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流动图书馆,其服务效益甚至超过了所在的2000平方米的县级图书馆。最重要的是,在我国建立全覆盖的、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这种由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共同作为联合建设主体的做法,将会越来越重要。

    此次研讨会受到广大2友的关注,他们其中有一些虽未能到会,但也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参与了此次图书馆2.0的讨论。如原本预约到会的南京艺术学院副馆长陈亮(博客“左书右网”),就准备了一篇笔谈文稿《数字化阅读在中国》。他在文稿里提到,数字化阅读潮流势不可挡,它与纸本阅读一起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关键是如何使纸本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在每个人的阅读生活中协调发展,有机结合,使两种阅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利用好最方便最快捷的数字化阅读,一方面又能够品味纸本的“故纸犹香”,全面解决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问题,自由体会阅读本身的乐趣。让网络阅读达到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深度,加强经典阅读的网络推进,让网络上更多各种各样的经典作品,使纸本阅读与网络阅读两者之间做到有机结合。 

    网络时代图书馆所倡导的“全民阅读”正在呈现新的态势。此次研讨会是图书馆2.0与社会阅读两大图书馆学人们研究话题的相互碰撞,将图书馆2.0的波澜由高校推向了公共图书馆,会议聚焦“数字阅读”,探讨了Web2.0给阅读带来的新的变化,探讨了以网络和手持设备为主要载体和工具的“数字阅读”的特点、价值和发展趋势,还重点讨论了图书馆在整个阅读价值链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会者普遍认为,数字阅读虽然具有“浅阅读”的特征,但不应笼统地加以排斥,这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而且由于其交互性、共享性、参与性和多媒体特征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