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冠群
“现在的孩子特可怜,奥数、芭蕾舞、钢琴什么的学了一大堆,但能力和做人都特别弱。 ”
不管是讲座前接受媒体集中采访,还是现场讲演中,舒乙对当下少儿教育的弊端都直言不讳,听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很自然地,舒乙说起了老舍先生的儿童观、教育观。老舍先生是穷人家出身,后来上了西式的、条件先进的师范学堂,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而他的教育观是非常开放式的。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愚钝的小男孩、不开窍,但老舍先生觉得这样挺好。重要的是保证儿童天真的天性,小孩就是要让他玩。 ”“老舍先生是非常反对‘惟有读书高’的。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就该顺其自然,让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可以数理化零蛋,但美术或者劳作可能会是第一,或者跑步、跳高是第一。 ”
“后来,我看了他的一些文章,里面说到儿子长大了就当木匠或是拉车的都挺好。他的教育观是反传统的,放在现代也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相悖,但这样的好处甚大。 ”舒乙说,老舍先生坚持认为,一个人总有其优点,放开让他走,不能抹杀他的天性。
舒乙表示,从现实来看,如今教育的目的就是应试,为了考大学,“可能由于现在人口多、学校少,没办法只好去应试”。但其实,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而这种能力又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表达问题的能力等,“你即使门门考一百分,但到了社会上一点用都没有,关键是看有没有这些能力”。
(摘自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苏州日报》A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