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磊 本报见习记者 王 影
2010年7月3日,周六,下午2点,众多讲座在 我 市 各 地 同 时 开讲——
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苏州大讲坛”,市民饶有兴趣地听着苏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陈锡林宣讲的“护理心理学与家庭护理”;
苏州博物馆,“文博论坛”,来自洛阳博物馆的两位专家谢虎君、张玉芳向如期前来的市民讲述唐三彩的历史知识;
昆山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著名学者鲍鹏山正为市民作一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报告;
……
这些讲坛、讲座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吴讲坛”。几乎每一个周末,它们都会与苏州市民“见面”。解疑释惑、传播新知,它们不仅成就了“文化苏州”的一道靓丽风景,更彰显着苏州这座学习型城市的迷人魅力。
讲坛是市民“精神大粮仓”
在苏州市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份份详细的讲座安排,上面罗列着全市各地和相关单位每月即将开讲的讲坛、讲座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开讲专家等内容。作为“东吴讲坛”的子讲坛、讲座,它们承担着的重任,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也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大粮仓”。
据统计,目前全市连续举办多年、影响力较大的公益性讲坛、讲座已有30多个,近两年听众近百万人次。这些讲坛、讲座,根据组织者的不同,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各级干部教育、宣传等部门直接指导、参与的讲坛,比如,市“菜单式”选学讲座、张家港论坛、昆山“形势报告会”、金阊大讲坛等。一类是由科技、文化教育部门组织的,如市科协的“科技讲座”、苏州图书馆的“苏州大讲坛”和独墅湖高教区的“湖畔论坛”等。一类是媒体等开设的讲坛,如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姑苏晚报》的“名家大讲堂”等。
在我市,大部分讲坛每月举办至少1场讲座,其中,苏州图书馆的“苏州大讲坛”每月有4场以上讲座,包括科技、健康、文化等主题;市“干部菜单式选学”讲座,每月1场以上,包括形势政策、政治理论等内容。在常熟、太仓、吴江等地,“月末论坛”、“娄东大讲坛”、“四新讲座”每月都“开课”,低碳经济、长三角区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一个个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题,让听众获益匪浅。
品牌化造就讲坛强大生命力
这两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震麟很忙。除了做好《现代苏州》杂志编辑工作外,他还得为8月2日苏州大讲坛的专题讲座《教养方式与孩子成长》“备课”。“现在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环境,家长们对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地准备,要让家长们听后觉得有启发。 ”他告诉记者。
近年来,除了苏州本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文化学者、理论大家、科技精英也纷纷受邀前来苏州讲学,成为“东吴讲坛”旗下各大讲坛、讲座的座上常客,让“东吴讲坛”的招牌越来越响亮。
十年的耕耘造就了一个“江苏名牌”。由苏州图书馆主办的“苏州大讲坛”,近几年先后邀请了于丹、易中天、王蒙等前来讲学,讲座内容从科技发展到经营管理,从自然科学到文化艺术,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市民喜欢,跻身“江苏省优秀讲坛”之林。苏州图书馆会展部宋主任介绍说,“现在每场讲座都座无虚席,一些市民一年的笔记本都要用掉好几个。 ”
“湖畔论坛”,诞生才4年多,就打造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精品”,4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来做客。目前,“湖畔论坛”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学术百家、文化聚集、商界纵横、政坛风云”四大系列主题,为苏州市民打开了“宽广视野”。
助力学习型城市迈新步
2010 年3月7日,市会议中心,窗外春寒料峭,场内掌声阵阵——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哲昕带来的一场高水平的讲座《当前社会主要问题的法律思考》,让数百“听众”沉醉其中……这是我市干部“菜单式”选学讲座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来,这样的讲座几乎每周都有,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举办“菜单式”选学讲座427期,参加人次达26.7万,其中县处级干部有3.88万人次。
当前,培养“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干部”已成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重点。为培养“三宽”干部搭建知识平台,“东吴讲坛”的各类政治理论、形势政策讲座不断推出,在加强干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周末来听听课,不仅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加深对有关政策的理解,还能大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菜单式’选学已成为我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菜单式”讲座,一位机关工作人员这样说。他的体会,各级干部感同身受。
“东吴讲坛”不仅为培养“三宽”干部搭建了平台,也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多彩载体。“东吴讲坛”各子讲坛、讲座,针对听众文化程度、知识需求的不同,推出了政策理论、子女教育、家庭理财、文史知识、生活时尚、娱乐健身等热点话题。作为一种更生动、更生活的文化传播方式,如今,听“东吴讲坛”讲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学习首选。
“苏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但是倷阿晓得苏州为啥体叫苏州……”沧浪区“百名名人大课堂”上,专家的一段苏州话开场白引起市民的浓厚兴趣。到目前为止,“百名名人大课堂”已经成功举办了33次,直接参与人数超过15000人,间接影响人数达数万人。
在苏州,还有众多像沧浪区“百名名人大课堂”的讲座,如园区文化馆的“公益讲座”,“平江大讲堂”等。这些讲坛如春风化雨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营造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苏州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摘自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苏州日报》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