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出席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开幕式

来源: 新华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出席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温家宝说,文化是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中欧首次举办文化论坛,是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创新,标志着中欧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表明中欧关系深入向前发展。

    温家宝表示,中欧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都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欧间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巩固和深化与欧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增进了中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欧关系注入了勃勃生机。

    温家宝强调,中欧要以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看待中欧文化交往,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中欧间思想文化界的交流,推动文化机构间的互动,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让更多的中欧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国情与文化,更好地促进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温家宝指出,中国提倡充分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倡导开放兼容的文明观,也真诚地愿意通过与各国广泛开展合作,博采各种文明之长,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巴罗佐说,欧中加强文化交流对欧中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欧中文化高峰论坛搭建了欧中文化交流与对话新的重要平台,将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使欧中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由中国文化部和欧盟委员会共同主办。

    欧洲学者热评温家宝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演讲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在欧洲的专家学者中引发强烈反响。他们认为温家宝的演讲对进一步推进中欧之间增信释疑,促进政治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波兰社会学家、克拉科夫大学教授彼得·什托姆普卡认为温家宝在演讲中阐明了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影响和特有动力”。他认为,中国“比较出色地”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相当程度上受益于自身的传统文化。基于这种文化,加之正确的决策,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中欧均拥有古老、伟大的文明,两种文明之间的“互鉴”将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

    欧盟驻埃及大使克劳斯·埃伯曼表示,温家宝的演讲意义深远,他阐释了文化多样性的“深刻内涵”和不同文化之间开展交流的迫切需要。中国总理在演讲中提及希腊的哲学先哲、德国哲学的理性思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等,深谙欧洲文化的内在特性和精髓。他在演讲中也提到东亚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为听众展示了东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学习的生动画面。“这是一次非常出色的演讲”。

    来自匈牙利的哲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认为温家宝总理让人感觉“很亲切”,他在演讲中阐明的观点“很具前瞻性”。

    “东西方可以通过教育领域来加强交流。应该在欧洲的课堂上介绍中国文化,同时在中国介绍欧洲的文化。我们需要加强中欧学者之间的交流,增进学术机构之间的联系。”克里斯蒂娃提出这样的建议。

    来自布鲁塞尔的艺术家菲利普·科恩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温家宝总理在中欧双边关系中着重阐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视,让人听来“深受鼓舞”。

    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6日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举行,来自中国和欧洲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就东西方文化展开交流。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0年10月6日,布鲁塞尔)

    尊敬的巴罗佐主席,

    尊敬的艾柯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来到欧盟总部,出席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35周年,中欧双方借此重要时机首次举办文化论坛,很有意义。这是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创新,标志着中欧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也表明中欧关系深入向前发展。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表示热烈祝贺!

    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许多人物和事件都会变成历史,但文化却永远存在,历久弥新,并长时间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它们如同浩瀚苍穹的璀璨群星,交相辉映,光耀宇宙。正是文化的多样性,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中国与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对人类文明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古希腊,曾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先哲,而在古代中国,也曾诞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孙子等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奠定了东西方文明思想体系的基石。这两个文明体系既特点鲜明,又开放包容。古希腊艺术和史诗的杰出成就、德国哲学的理性思维能力、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把欧洲一步步引向民主与文明。而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中庸、大同与和谐的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富于理想、坚忍不拔、宽厚仁爱的性格特质与民族精神。

    中欧双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连接起长安和罗马,开启了中欧文明对话的先河。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大地后的游记,为西方世界揭开了东方国度的神秘面纱。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大量欧洲的先进科学知识,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中国的“四大发明”和“经籍西传”曾为欧洲近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近代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一面旗帜。中外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历史证明,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中欧间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巩固和深化与欧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2003年至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2006年在华举办的“意大利年”、2007年的“西班牙年”、2008年“希腊文化年”以及2009年在比利时举办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更是受到了文化艺术界以及民众的广泛赞誉。

    欧洲现代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上海世博会上,比利时—欧盟、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各具文化特色的场馆吸引了众多中国参观者。法国文化中心、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一些欧盟国家的驻华文化机构,聚集了不少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和文化爱好者。近年来,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和马耳他瓦莱塔等地的中国文化中心也受到了众多欧洲朋友的青睐。这些心灵上的沟通增进了中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欧关系注入了勃勃生机。

    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看待中欧文化交往,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中欧间思想文化界的交流,推动文化机构间的互动,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我真诚希望通过直接的接触和直观的感受,让更多的中欧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多地了解对方的国情与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各位学者,各位朋友: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最本质的特征。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广泛的文化沟通与合作来寻求答案。今天举办的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就是大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共同探寻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中国提倡充分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倡导开放兼容的文明观,也真诚地愿意通过与各国广泛开展合作,博采各种文明之长,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神圣使命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