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由文化部、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化厅与济南市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致信祝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宣布博览会开幕。
刘延东在贺信中说,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姜异康和姜大明在贺信中说,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文化血脉,强化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讲话中说,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举办,将会进一步唤起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觉保护的意识。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在讲话中指出,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充分体现了文化部对山东文化工作的重视、信任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副省长黄胜主持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韩晓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玉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曹学成等出席了开幕式。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致辞。
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采取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制作等形式,展示600余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非遗项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博览会将持续到18日。
民间有大美古韵扑面来 首届非遗博览会侧记
27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一堂,622个展位展演绝技绝活。10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近距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旺盛生命力,古朴民风扑面而来,吃、喝、玩、乐尽在其中。
“王哥庄大馒头就着德州扒鸡和鄄城文明烧驴肉,饮上两口桂林三花酒,喝上一碗单县羊肉汤,甜点是梧州龟苓膏,吃饱喝足后,再来一支高家芝麻糖球,边吃边逛,甭提有多美了。”热爱美食的林女士来会场不到一小时,就消费了一百多元。
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博览交易是重点。泰山驴油烧饼5块钱一个,热乎乎新出炉的烧饼遭到抢购。在现场和面烤制烧饼的张宝双告诉记者,泰山驴油烧饼目前已有5家店,一个店一天要用1000斤面。
走着、吃着、拿着,会场观众的热情之高出乎参展人员的意料。
走近一楼大厅左边展区,远远就闻到一股浓郁醉人的酒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五粮液展厅已经挤满了酒文化爱好者。上得二楼,青岛特装展区内正在表演崂山茶道,焚香、赏茶、温壶、洗杯、投茶、冲泡、奉茶……一整套道家制茶表演,看得周围的观众十分入神,“要是能辅之以琴、棋、书、画、诗、文六艺就更完美了。”围观者中不乏懂行的人士。
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制作表演的形式,充分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67岁的杨淑学在现场表演“飞狮夺球”绝活,引来人们围观。杨淑学一人操纵五根绳子,舞起两头小狮子和一枚绣球,他是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第三代传人。
展区内精彩演出不断,菏泽的山东琴书、济南的章丘芯子、沾化的渔鼓戏、平派吹打乐…天南地北的地方戏汇聚一堂,让爱好者大呼过瘾。国粹京剧、皮影戏、传统摔跤等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齐聚一堂,为广大观众展示独家绝活。
博览会上不仅有展示、交易活动,还有传承活动。大学生小孟对菏泽黑陶陶艺十分感兴趣,他久久观察现场制作黑陶的艺术家王保祥,“王老师太专注了,我不好意思打扰他,其实我特想问他收不收学员。”
展厅设在会展中心二楼的山东出版总社,是本届非遗博览会上唯一一家展示非遗图书的单位。美国人爱德华在展台前翻阅一本小册子,爱不释手。他是在济南工作的外教,一直想要寻找英文版中国传统文化图书。手中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先贤语录口袋书》,是他在非遗博览会上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