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市容拆除书报亭引热议 城管执法受质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近日,南京玄武区成贤街强拆书报亭一事引来一片争议声,不少网友发帖表达看法:难道偌大的历史名城南京容不下5个小小的报亭?书报亭怎么会影响了市容?拆除了书报亭,普通的经营者的生计怎么办?强拆之前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下民意?

    事件

    23日,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玄武区包括成贤街在内的多条街巷,月底将拆除书报亭。相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书报亭没有规划证,属于占道经营;另外,长期超范围经营,如报亭卖饮料、卖非法印刷品,影响市容形象。对于将要拆除的书报亭,按照一个报亭一年收入在4万左右,将以5万元的标准赎买。

    执法者:

    没有具体的政策文件,曾考虑“书报入室”

    南京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城管科副科长张春平对媒体表示,此次拆除是按照区统一要求。据介绍,该街道有52条街道出新,报刊亭有54个,目前已拆除17个。

    但是,有记者要求出示具体的拆除明细表时,张春平说,明细表在其他同事那里,“书报亭拆除是开会通知,没有具体的政策文件。”张春平表示,书报亭属于占道经营,要想继续经营必须拿到规划许可证。

    “政策上没有强制性要求必须赎买。”玄武区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当初也考虑将报亭安置到小区,但多数经营者不同意,所以才采取拆除赎买方式。

    玄武区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还说,报亭由于超范围经营、占用盲道等,与设置初衷发生了本质变化。“报亭卖饮料、卖非法印刷品,整治过很多次,管理中矛盾非常多。”

    书报亭经营者:

    愿意接受整顿,不愿意被拆除

    据报道,书报亭的经营者不同意被拆除,曾向街道反映情况。一位书报亭经营者表示,每个报亭不过2平方米,报亭的设置经过了城管部门的同意,以前没有要规划证。

    这位经营者认为,超范围经营可以整顿,下书面通知,再卖就取缔,但一刀切全拆太偏激。

    书报亭的经营者也担心,拆除通知突然,拆除后,有的读者在书报亭订的报纸怎么办,报亭自己订的报纸如何接收,这些都悬而未决。

    反对者:

    困惑一:书报亭影响市容形象?

    书报亭真的影响市容么?有评论指出,书报亭都是按邮政或其他部门要求统一制作的,制作及安放时已经考虑到与周边道路及建筑的协调性,根本不存在影响市容形象的问题。反倒是全部拆除书报亭后,空空荡荡的马路街巷会减少很多文化气息,等于变相给城市形象减分。

    25日,《羊城晚报》的评论文章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文章说,如果市民无处买报,难以获取精神食粮,书报亭业主失去生活出路,再美的城市形象也会索然无味。事实上,带有文化气息的书报亭与城市形象并不矛盾。政府把书报亭赶尽杀绝,城市形象不但不会增色,反而会黯然失色。

    困惑二:城管有权拆除书报亭?

    对此,《钱江晚报》评论员发文称,不管是以什么理由,没有规划证也好,超范围经营也好,没有规划证,不能发一个给人家吗?超范围经营,不能进行规范整治吗?为什么要做得那么绝呢?一个负责任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在强拆书报亭之前,至少得开一个听证会吧?

    反对者认为,书报亭升级或消逝,应该是市场的选择,而不能是行政之手一刀切的“斩立决”。公共政策关乎公共利益,书报亭骤然关停,是民生问题。城市的心思要赢得市民的体恤,就当尊重各方利益,以“善”为本,寻求公共利益最大化。花心思打扮一下那些并不算碍眼的书报亭,也许是公共政策里比动辄“强拆”更动人的表情。

    困惑三:5万元赎买后,书报经营者怎么办?

    小小的书报亭,其实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一年虽然只有几万元的收入,却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何况,许多书报亭的经营者多是下岗职工、残疾人员。有评论担忧,如果拆除书报亭,让他们去租临街门市或者超市的场地,恐怕连租金都不够,这样做无异于把书报亭彻底取缔。每取消一家书报亭,城市里就多了一户贫困人口。

    另有评论指出,城市是需要美化,但不只有高楼才是美,为方便市民设立的必要设施,也是美的一部分。作为城市管理者就不该随意拆除街巷书报亭。允许街巷书报亭的存在,或许才更显城市包容万物的大度胸怀。

    困惑四: “书报入室销售”方便市民?

    书报亭的去留上,到底该谁说了算?有评论说,书报亭的存在不是一年两年了,之所以一直发展下来,并且街头巷尾都能见到,正是出于市民的需要。它服务的人群大部分是普通市民,书报亭陆续拆除后市民如何买报?一个宜居的美好城市,首先应是市民心目中的NO.1,正如一双鞋,舒不舒服只有穿的人说的算。

    据中广网报道,南京市民对城管的建议“书报入室销售”也有意见。有市民认为“都是顺手买报纸,哪有为了报纸天天去银行、药房的”;还有市民认为“在超市买不错,在报亭买也方便,两种方式不矛盾。何必改变大家的习惯,取消报亭”。 

    支持者:

    在网络上,对“玄武区拆除报刊亭”一事,反对者居多,但也有支持的声音。支持者认为,报刊亭占用城市街道,可以入室经营,而且入室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网友“万木千帆”发帖表示,支持市容撤除这些路边书报亭的行动,还道路于交通,书报亭占用本已紧张的城市道路,许多书报亭真正的主人通过所谓的“关系”搞到报亭再通过出租牟利,这些所谓书报亭几乎都擅自扩大营业范围占用人行道。如果书报亭可以违章占道其他经营也照此仿效,将使本已紧张的城市道路更是雪上加霜,影响市民出行安全。

    扬子晚报:南京报亭已撤1/3 文化局证实欲拆报亭设置经审批

    “占道经营”一说不攻自破,本报今起推出调查征集真正民意

    对于拆除报刊亭,争议的焦点之一是报刊亭没有规划证,属于占道经营。记者了解到,报刊亭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限在区文化局,但在审批过程中,设置地点由区市容局和街道城管科审批。目前报刊亭的设置地点,当初都经过了区市容局的同意。

    南京报亭已经撤掉了1/3 

    “据不完全统计,原先南京的报刊亭有900多个,现在还有600多个。”昨天,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市场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00多个报刊亭是全市包括溧水、高淳等郊区县的数量。

    2007年,针对报刊亭出现的占道经营、超范围经营、乱披乱挂等现象,南京对报刊亭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综合整治。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新闻出版局等9部门联合出台《南京市书报刊亭暂行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今后市、区及街道严禁新增书报刊亭,因故不愿继续承租的业主一律不得转租或转包。主干道密集的、占盲道的、影响出行的书报刊亭要逐步调出主干道。全市书报刊亭统一编号,注册在案。

    市场处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报刊亭属于多头管理,审批权在区县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负责协调工作。2007年“办法”出台后,一律不再给书报刊亭发照,报刊亭数量只减不增。去年“三中”路改造后,陆续拆除了不少报刊亭,报刊亭数量继续收缩。

    报亭占的地都是经过审批的

    记者查阅各区文化局网站时发现,按照报刊亭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申办程序,经营者向街道提出申请,街道城管科按规定对报刊亭定点并签署审批意见;区市容局对经营地点进行审核批准并签署意见。玄武区文化局张副局长证实了这一规定。“区里对报刊亭的管理由工商、新闻出版、文化、市容、街道等7个部门负责,区市容局和街道负责审批设置地点。”张副局长介绍,审批时并没有提交规划证的要求。

    审批通过后,报刊亭经营者每年还需年检,许可证一年一签。“只要没有销售盗版书籍、乱批乱挂等违规记录,基本上都能通过。”由于报刊亭的产权属于汇文、钟山两大报刊经营公司,经营者需一次性交一万元的押金,每月还需交200元的管理费。

    今后报亭规划“没有任何通知”

    据了解,玄武区原有196家报刊亭,如今还剩90多家。剩下的报刊亭能否移位进行保留?张副局长表示,新街口、梅园街道报刊亭占了大部分,本身范围小,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各街道都希望建规范小区,清理边边角角,能往哪儿移还很难讲。张副局长表示,今后哪些地方能设报刊亭,要看市里安排,目前还没接到任何通知。

    请您填张调查表

    你对拆除报刊亭有何意见,欢迎登录扬子晚报网和扬子微博参与调查,你还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25-96096说说你的看法。

    1.平时在哪儿买报?

    A报刊亭 B超市 C药房、银行、公司大厅等代售

    2.报刊亭在你心中的印象是

    A便利,方便就近买电话卡、饮料 

    B传播文化,满足购买书刊需求

    C占道经营,影响市容

    3.你是否赞成保留报刊亭?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4.关于报刊亭你的态度是?

    A该拆,影响市容

    B该拆,入室经营统一管理

    C保留,报刊亭是一道城市的风景线

    D保留,方便买报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