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文化“大计”——10月25日,山西蒲县亿元文化宫剧场正式投入使用

来源: 人民日报

阅读提示

    山西省蒲县历时两年建设的蒲子文化宫,因总投资过亿、外形与国家体育场鸟巢相似,曾招致外界质疑。本版7月16日曾报道《蒲县亿元文化宫引发争议》(见图),提出“判定一个文化工程究竟是形象工程,还是民生工程,说到底,只能看当地百姓能否充分地享受这一文化设施”。

    10月25日,蒲子文化宫剧场交付使用,本报记者带着疑问赶赴蒲县,实地踏访。

    【首秀】

    百姓舞台  百姓剪彩

    25日晚8时,张继钢导演的说唱剧《解放》在蒲子文化宫剧场演出。

    在县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街景衬托下,文化宫及配套广场在夜景灯光中显得气派而壮观。《解放》不仅是蒲县第一次高规格的演出,也是文化宫剧场的首秀。

    演出前是剧场剪彩仪式——10位剪彩嘉宾有小学生、环卫工人、护士、农民等,但没有一名政府官员。“百姓舞台,百姓剪彩。”一位摄影工作人员这样感慨。

    演出开始后,剧场里前几排就座的基本是普通百姓。“我开始还担心县城观众看不懂,但是没想到他们和我们演员互动得很好。这里还有这么优秀的舞台设施,蒲县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绝对会让其他县市的群众羡慕。”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一名演员说。

    演出结束后,上台剪彩的62岁环卫工人刘腊翠还沉浸在剧情中:“太好了 !我这辈子头一次在这么好的剧场里看这么好的演出,还不要钱。以前下了班就在家待着,俺们县没地方看戏,人家好剧团也不来演,就算来了,票贵我也买不起。”

    当晚的演出票全部由政府免费赠送,剧场里的1070个座位,基层干部群众占70%,99个村的农村观众达到500人左右。县委宣传部部长陈金庄介绍:“我们赠票到村,按照‘面向群众、侧重基层、倾斜一线’的原则下发演出票。之后几天,我们还将邀请市蒲剧团的《土炕上的女人》、西山文工团的现代歌舞、县蒲剧团的传统剧目等,照顾各层次群众,当天演出、当天发票,让每位百姓都享受到我们自己的‘大剧院’。”

    【功能】

    场馆齐全  使用免费

    26日清晨5时多,文化宫工作人员就开始上班,6时开门后迎来了晨练群众,在室内的羽毛球场、乒乓球馆、门球场等进行活动,这些场馆一直运行到晚上22时,不收取任何费用。

    正在打门球的王智勇老人很兴奋:“以前我们老年门球队只能在河滩旁的沙地进行活动,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塑胶场地,我们的享受也上层次了。”

    据蒲子文化宫技术负责人左建国介绍,文化宫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分A、B、C三个区,已全部竣工,2/3的场馆开始使用。

    25日晚演出的剧场为B区主体。从B区进入A区,三层的环形布局围绕着一片空旷场地,场地铺上了可移动羽毛球场地。A区一层除了大型多功能报告室,还有书画展览室,正在举办“爱我蒲县书画展”。一位观展群众说:“以前没有场地办如此规模的展览,现在这个书画展一办,才发现原来身边藏龙卧虎。”

    A区二、三层有可容纳7个球台的乒乓球馆、器乐训练室、舞蹈练功房、门球场、台球室、文学馆等,还开辟了一个计划外的天文台。C区的主要硬件设施正在安装调试,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场地、图书馆等。

    蒲县新闻办主任辛耀恒介绍:“蒲县一直没有文化场所,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老年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都没有场地,文艺宣传队得租地方排练节目,图书馆的书库也是租借人家的房子。有了文化宫,现在都可以集中起来了。”

    【回应】

    日常成本  政府承担

    政府花这么多钱盖一个文化宫,到底值不值?

    王智勇认为,县里煤炭资源丰厚,历史积淀也深厚,盖一个文化宫并不为过,可以让老百姓开拓视野。

    山中乡山中村党支部书记石金平说:“刚开始,全县百姓议论纷纷,感觉规模过大。但一旦使用,就没人说不好了:一来是不收费;二来,不管城里人村里人,谁都随便进。”他高兴的是,“明年过年前,我们各村自编自演的节目也要进文化宫演出了,村民都很振奋。”

    如此规模的文化设施如何有效运行,才不会成为文化摆设?陈金庄介绍,“文化宫日常的运转成本,一个月大约是20万元左右。文化宫承担一部分,各进驻单位的文化办公经费承担一部分。文化宫由县里总体规划,各单位占用一部分专用面积,再开辟一些场馆作为公共面积。”

    各单位第一次有了“自留地”,积极性都很高。陈金庄表示,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9.71亿元,“这个运行成本我们承担得起”。

    “专场大型文化活动的经费,我们主要采取引导、号召当地企业回馈群众,引导他们出钱搞文化,既能提升百姓文化品位,也能改善自身形象。当然我们也通过冠名等形式帮助宣传企业。”辛耀恒介绍。

    陈金庄表示,采取“百姓免费+政府承担日常成本+企业承担专项活动”的运行模式,能使全县百姓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免费文化大餐。

    “文化内涵的力量是持久的,就像蒸馒头发酵的过程。只要老百姓能参与、愿参与,蒲子文化宫的社会效益就能长久保持。”王智勇老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