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环境奖”答谢辞:与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相比,我们所做的太微不足道了。荣幸获奖,与其说是对我们取得成绩的奖励,不如说是在提醒我们。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梁从诫
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人很低调。一些得过的奖我也不知道,他也不说这些的。
——方晶(夫人)
这才是干实事的爱国世家。
一路走好!后来人会继承您的心愿。
——网友
昨日下午4时,“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目前,追悼会日期尚未确定。“自然之友”昨发布公告称,“梁从诫先生家属希望此事低调处理,望各界朋友尊重家属意愿,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
出身名门致力环保
昨天傍晚,“自然之友”网站的彩色页面变成黑白页面,同时发布了梁老病逝的公告。
梁从诫的夫人方晶女士介绍,梁从诫去世的病因是“内脏器官衰竭”。由于受到疾病困扰,2006年之后梁从诫身体很差。梁从诫的儿子梁鉴说,梁从诫最近两三年都基本上不认识人了,尤其是最近,就算是在屋子里,梁老也都走不动了,家人对此也有一定准备。
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1988年,出身名门,身为出版社编辑,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梁从诫辞去公职,致力环保事业,后在199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一万余人,各地会员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已有十多家。“自然之友”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各类奖项二十余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绿色人物奖”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等。
为保藏羚羊致信布莱尔
19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梁从诫给布莱尔写信,请求他设法制止英国的藏羚羊羊绒非法贸易,以支持中国反盗猎藏羚羊的斗争。
布莱尔当天便回信表示,“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我国和欧盟环境主管部门,我希望有可能终止这种非法贸易”。
为保护藏羚羊,梁先生曾发动“自然之友”全体会员支持反偷猎组织“西部野牦牛队”。1998年底,“自然之友”为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筹款40万元,以维持其运转的花销。当时67岁的梁从诫登上4000多米高的昆仑山口,亲手焚烧收缴的近400张藏羚羊皮。
骑自行车的全国政协委员
梁从诫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生活简朴,一向是骑自行车前去全国政协开会,有一次门卫拦住不让进。原来,门卫从来没听说过、更没见过全国政协委员骑自行车来开会。
梁从诫的友人王军回忆,在一次政协委员考察途中,同车的人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子随手扔在了车外,梁从诫马上让停车,下车捡起被扔掉的瓶子,说,瓶子要回收。
- 梁从诫先生生平
●出生于1932年
●1950-1958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研究生
●1958-1962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
●1962-1969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
●1969-1978“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江西上高县“五七干校”
●1978-198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办《百科知识》月刊,曾任《知识分子》杂志主编。
●1988年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即教授)
●1989年开始,任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4年,创建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
●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2000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使者”称号;同年,被北京市奥申委聘请为环境顾问。
●2000年8月,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2000年12月 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2002年 任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
●2004年9月 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
●2005年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 名门世家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梁从诫,1932——2010,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友人追忆梁思成之子梁从诫:他是“敢说话”的人
昨天下午4点,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在京因病去世,享年79岁。
据了解,梁从诫先生因病被送到世纪坛医院抢救,终因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自然之友协会创始人之一的杨东平先生透露,梁从诫先生几年前患上老年痴呆症,这次是因为肺部感染、发热,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人走得很快,也很平静,他被送到医院急救时,已回天乏术了”。
梁从诫先生是自然之友创会会长,该协会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昨天下午,自然之友网站页面改为黑灰色,以表哀悼。网站沉痛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梁先生的家属希望低调处理其后事。
昨天下午,该协会的另两位创始人——杨东平先生和梁晓燕女士获知梁老去世的噩耗时,正在参加某发展论坛。在梁晓燕的倡议下,全体与会人员向梁从诫先生默哀1分钟。据悉,参会的嘉宾有冯仑、王石、白岩松等人。
-追忆
考古学家徐萍芳:“他是个‘敢说话’的人”
我跟梁先生是北大的老同学,当时他参加的社会活动很多,功课好,口才也极好。在学校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他也很热心文保,给我的印象是分析问题思路清晰,特别敢说话。太可惜,太可惜了。不然,我们还可以一起工作。
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军:“他活着,本身就很重要”
梁先生是我写作的启蒙者,是我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新华社采写一组关于旧城大规模改造的稿件。对于我这样的新人,梁先生专门抽出三个下午的时间,跟我聊北京城,聊他的父亲、母亲对于城市的保护。(他的去世)很突然,我很难过,因为他活着,本身就很重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杜雨亭:“他不甘心养尊处优”
梁从诫本是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变为“自然之友”。季羡林先生曾对梁从诫投身环保表示钦佩,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今日,道上一声:梁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