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的文化之家——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文化站建设侧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露天舞台、文化长廊、小型剧场、图书馆、多功能室……日前,记者在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文化站采访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近年来,通过加强建设,巴彦县西集镇文化站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综合文化站。该站2008年由黑龙江省文化厅向文化部推荐为全国先进文化站,其特色活动“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被黑龙江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乡镇文化活动品牌。

    打基础与抓管理并重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过去拉拉琴、唱唱小曲儿、扭扭秧歌不过是纯粹的业余消遣,现在有了文化站,就有了场地可以经常排练,而且有了表演机会,大家不但能互相切磋还能拿奖,积极性提高了,表演水平也不断提高。

    巴彦县西集镇党委书记李彦国告诉记者,西集镇通过文化站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彻底摒弃了过去一些镇、村干部轻视文化活动的观念,改变了不愿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现象,过去存在的干群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群众与镇、村干部之间的距离逐步拉近,社会舆论也有了正确导向。

    西集镇文化站于2007年投入使用,目前已成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周围环境优雅,景色宜人。站内还配有全套音响、液晶电视、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备及洋琴、架子鼓、电子琴等乐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批设备和乐器都是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及对口帮扶单位等赠送的,总价值达几十万元。

    西集镇文化站站长田广玉告诉记者,一次性的建设投资是关键,后续的管理投入更是重中之重。当地政府对文化投入十分重视,每年为保证文化站的正常运营需要支出三四万元,用于设施修缮、人员工资和举办各种活动等。

    文化活动天天有

    “西集镇文化活动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群众活动天天搞,大型活动定期搞,重点活动突出搞,交流活动请进来搞。”一位当地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西集镇政府的网站上,人们可以看到历年文化活动的详细安排,每年春节和“五一”“十一”等节日全都排满了各类大小活动。说起每年举办的文艺活动,当地群众都如数家珍:新年团拜会、春节文艺大联欢、新春书画展、端午节文艺晚会、消夏广场音乐会……活动全部都由文化站发起和组织,经费由镇政府负责,全镇居民齐参与。

    田广玉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前三届“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活动的照片。“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活动从2007年开始举办,已成为西集镇的文化品牌。每年的“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活动期间,全镇老小齐上阵,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所有的节目都由大家自编自导自演。

    “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现在已经成了西集一年一度的盛会。每年演出的时候,台下都是座无虚席,人气更是一年比一年旺。

    基层工作离不开好带头人

    西集镇文化站的成功运作与老站长田广玉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现年58岁的田广玉从20岁起便担任西集镇文化站站长,在这个职位上整整干了38年。

    田广玉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但会写诗、精通书法,洋琴、电子琴、横笛、架子鼓等乐器更是演奏得轻车熟路。谈起自己的工作体会,田广玉质朴地说,过去文化站长只是个闲职,下乡一个背包,回政府一张桌子,一年几乎不抓文化工作。然而,现在的文化站已是今非昔比,有场所、有器材,“硬件”有了,还要有如何经营、管理这份家业的“软件”。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真正把中央建设新农村的政策落到实处,是摆在文化站长面前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