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直属单位和文化系统人才向开发服务全社会文化人才资源转变:山东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11月26日,为期一周的全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在山东省济南市结束。本次培训班由文化部人事司主办、山东省文化厅承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名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代表参加了培训。山东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表示,在山东省举办这个培训班既是对山东省的信任,更是对山东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山东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已达到100万人,其中,文化行业技能人才10多万人,涵盖77个工种。在全省文化系统企事业单位中,文化技能人才有29333人。他们已经成为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对于繁荣山东人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 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把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树立大文化人才发展观,即从管直属单位人才、管文化系统人才向开发服务全社会文化人才资源转变,努力探索社会文化人才的培养、服务方式,做到既抓体制内文化人才建设,又关心扶持体制外文化人才的成长,实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首先,山东省对文化行业从业人员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召开了有高等院校、社会文化经营从业人员代表、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计划》,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其次,成立山东省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2006年8月,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复同意,山东省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成立,并在17个市逐步成立分支机构——鉴定站,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目前,已建立了烟台、威海等10个城市鉴定工作站。第三,抓好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为进一步增强各市文化局负责人和鉴定管理人员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鉴定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今年6月,山东省在日照市举办了“山东省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培训班”,全省17个市文化局分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副局长、人事科长、鉴定工作站站长参加了培训。有关专家对国家人才工作的新发展、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与考务管理、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务等进行了详细讲解,提高了参训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增强了信心和决心。

    以基础建设为引导 制定标准规范管理

    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新生事物,没有可以参照和借鉴的范例。山东省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先后制定了13项规章制度,并编印了《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章制度汇编》,高技能人才人手一册,随时使用,使培训和鉴定工作被纳入规范化管理。

    依据国家标准,山东省邀请省内专家学者先后完成了钢琴、舞蹈、歌唱演员以及礼仪主持人等10余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和辅导资料的编印。目前,这些资料已成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题库内容。先后举办了3期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认证班。全省有355人通过培训取得了考评员资格证书,考评员队伍遍布全省17个市,涵盖了文化行业鉴定工作的各个职业。

    据了解,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确定的32个职业工种之外,山东省根据工作急需,主动拓展专业范围,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申报了音响调音员等13个职业(工种)。目前培训和鉴定范围已由传统文化艺术向新兴文化职业延伸,社会上的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正逐步进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视野,其作用正在得到充分发挥。

    以技能比赛为手段 促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近年来,山东省举办了“全省礼仪主持人和摄像师职业技能大赛”和“山东省首届文化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其突出特点是把技能鉴定与竞争比赛相结合,参赛人员既可获得奖项又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使得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比赛中崭露头角,12人获得“山东省首届文化行业职能技能大赛技术能手”称号,其中11人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今年,他们又为在去年比赛中获职业组一等奖的5名选手审报参评“山东省首席技师”。

    今年,山东省组织开展了全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评选推荐工作,面向全社会,推荐人选不受年龄、学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经专家委员会评选,确定推荐上报文化部表彰人选12名、入库人选53名、省级表彰人选87名,在全省文化系统和社会上取得较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