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突围的奥秘——“文化与科技融合”系列调查之一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者按:为了深入了解“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2010年11月开始,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组成专题调研组,赴云南、江苏、上海、江西、山东等地开展调研。本报记者有机会一路同行,目睹了各地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这里将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社会关注的若干热点问题,整理成系列文章,希望得到读者的关注,并引发大家的思考。

    与“狼”共舞

    11月5日,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正式签约,这标志着中国内地首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全面启动。按照规划,首期开发的主题乐园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开园。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主题乐园中的巨无霸,迪斯尼的进入内地,势必对中国主题公园业产生冲击,它在企业管理、品牌运作、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将给国内主题公园的竞争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总喊着“狼来了”,这回,“狼”真的来了。

    近年来,内地的主题公园发展较快。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全国共建有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主题公园2800多座,其中,投资最大的超过80亿元人民币,最小的也有几千万元。然而,由于盲目发展导致的文化缺失、创新不足,内地主题公园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一个经常为业内人士引述的说法是,在这2000多座主题公园中,有70%处于亏损或面临倒闭,20%勉强维持运转,只有10%盈利业绩尚可。在迪斯尼这艘航空母舰的吸金效应影响下,究竟会有多少主题公园“折戟沉沙”,真不好说。

    当然,也有能够与“狼”共舞的。位于江苏常州的中华恐龙园就是其中一家。1997年开始筹建、2000年正式营业的这家主题公园,以从中国地质博物馆引进的几十具恐龙化石为基础,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做活了无中生有的大文章。经过10年的发展,恐龙园总投资已近10亿元,年游客接待量近300万人次,年营收超3亿元,各项指标位居全国主题公园前茅。跻身全国5A景区的中华恐龙园,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实现营收超3000万元,位列江苏省各大旅游景区之首。此外,结合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体验需求,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恐龙园还将产业链延伸出去,陆续开发了恐龙谷温泉、树立方恐龙城大剧场等产品,致力于打造集观光、游乐、休闲、文化、商业、人居于一体的主体休闲度假区,初步具备了与迪斯尼开展差异竞争的基础。

    方特欢乐世界则是后起之秀。今年5月,由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和山东泰安市泰山区等共同投资20亿元建设的泰安方特欢乐世界正式对外营业。开业6个月来,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9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6亿元。而事实上,除了山东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已经走进了重庆、安徽芜湖、沈阳等内地多个地方,甚至还走向了伊朗、土耳其等海外市场,成为能够和迪斯尼一较高下的本土品牌。

    一靠文化创意,二靠高新科技

    中华恐龙园和方特欢乐世界能够从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奥秘何在?中华恐龙园和深圳华强集团的负责人都把答案指向了“融合”。就中华恐龙园来说,这里的“融合”有这么几层含义:首先是文化与旅游、地产等相关产业的融合,通过开发建设剧场、酒店等相关产品,打通了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脉络,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是文化产业链上各种业态的融合,包括演出、游乐、动漫以及衍生产品等等。中华恐龙园总经理许晓音说,由恐龙园投拍的动画片《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已在央视及全国数百家电视台播出,动画片及相关产品,延伸了产业链,同时作为宣传载体,也有效推广了恐龙园品牌。

    还有关键的一条就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主题公园的运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重游率,而高新科技恰恰是增强产品表现力、传播力,提高园区重游率的重要手段。在中华恐龙园,4D影院让早已消亡的恐龙逼真地“走”到了游客的面前,令人震撼的效果让游人久久不愿离去;此外,4D过山车等高科技装备的应用,也极大增强了游艺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中华恐龙园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实时跟踪世界范围内游乐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许晓音介绍说,通过及时应用最新的技术,恐龙园的产品保持了自身的竞争力。

    在泰安方特欢乐世界,游客不仅可以通过球幕影院在“飞越极限”中体验凌空飞翔的逼真感受,可以通过4D影院在“海螺湾”欣赏栩栩如生的海底世界,可以通过各种声光电和虚拟技术品读《聊斋》中的传奇故事。通过应用数字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方特欢乐世界让游客在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动感交互的项目中,感受到了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水乳交融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方特项目中的软硬件技术由深圳华强科技集团掌握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华强集团除了拥有30多家投资企业、2家上市公司之外,还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国内外专利50项,商标52项,版权30项。正是在掌握特种电影、数字动漫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华强开发出了“恐龙危机”“海螺湾”“飞越极限”等多种产品,并将其因地制宜地安装在国内外多个主题公园中,赢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而在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华强还在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高新科技相结合。他们借助于声光电和虚拟技术推出的舞台剧《聊斋》,亦真亦幻,让人耳目一新。尽管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上,还有很多可以开掘的空间,这种努力的方向无疑是值得鼓励的。

    自主创新才是竞争力

    事实上,除了方特欢乐世界等少数项目外,自主创新不足是内地主题公园普遍存在的短板。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绝大多数的主题公园还是在借助国外力量。由国外公司设计制造的巨幕影院,动辄需要上千万元,而设备的运营维护,也离不开他们的实时监控。影片同样如此,一部时长只有10分钟左右的4D影片,一年的放映费用就达10多万美元。没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主题公园的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都大大增加。不解决自主创新的问题,主题公园就谈不上真正突围。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需求是最为急迫的。事实上,也并非没有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内地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大多小而散,实力不强,而文化科技的研发又需要高投入、面临高风险,在这样一个阶段,即使意识到弥合国内外差距的紧迫性,意识到科技投入的重要性,要让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超前”投入,看起来并不现实。在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方面,恐怕还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需要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政策、规划、项目、资金以及人才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支持和引导。唯有如此,内地的主题公园才能摆脱时时担心被人围困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