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有效结合的新途径——深圳·大芬“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观点撷要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0年,大芬油画村代表深圳参加上海世博会,以城中村再现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旧城变革的历史,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作为上海世博会活动的延续,首届中国大芬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暨2010年国际油画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3日,由深圳市贸促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文博办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的知名专家再次走进大芬,围绕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有效结合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摘发部分嘉宾的发言以飨读者。

    打造深圳(大芬)CAD

    管益忻(决策理论研究者)

    深圳大芬村亮相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志着大芬村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芬村要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CBD,我建议把中间这个字母改一下,叫CAD,字母A代表文化创意产业。

    要在当下打造一个特色城市,首先要讲一下当代城市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具有5个特点,是经济活动中心、金融中心、以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控制中心、信息网络中心、人们生活中的“宜移居”城市。以前有一个老板说过,世界上最好做的买卖应该在纽约,做生意的人应该移居那里。在这一发展态势下要研究深圳的发展优势,我认为就是要强调软实力,即打造大芬CAD的理念。打造大芬CAD的总体思路应是以大芬为核心,以若干个项目为抓手,打造珠江东岸文化创意集群试验区,深港共通的创意产业先行区。在产业集群上应注意三点:第一要打造审美文化的传播中心,第二要打造成创意设计中心,第三要打造成数字文化中心。

    有思路才有出路 有作为才有发展

    许军旭(经济学学者)

    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效能产业,虽然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据统计,2005年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14%。发展创意产业可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文化和知识含量,促成产业升级转化,提升城市竞争力。近2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轰轰烈烈地进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上海创意产业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目前,我国城市更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千城一面的问题,形象工程的问题,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特色消失的问题等。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历史的话,既没有现在,也不会有未来。

    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即在城市资源体系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最可宝贵的是人的创造力资源。同样,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发展。

    营造良好的原创艺术环境

    飞苹果(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多媒体艺术总指导、世博城市足迹馆创意设计师)

    中国人利用很短的时间便使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做了很大的贡献,但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面临着另外一个挑战,即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创意大国挺进。要成为一个创意产业大国,我认为首先要保障原创者的基本权益,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其知识产权得到最大的保护。同样,对于深圳大芬来说,其未来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刚才有一个记者问我,大芬村的油画作品能走进国外的市场吗?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他们早就做得非常好了,但要想使大芬的创意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大芬还要付出很多,首先便是要营造良好的原创艺术环境,使这里的艺术家更有自信,将来有一天能走进欧洲的高端艺术市场。

    让城市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李季(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中国整个硬件建设已经很不错了,在城市发展中,旧建筑更新模式、农居改造模式、人才引领模式、街区更新模式、市校合作等营造模式的出现,为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未来随着深圳城市设计思路的不断完善,大芬村应该会更加漂亮。

    旧建筑更新模式,是指利用老工业厂房等的改造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这是一个不错的模式,而且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农居改造模式,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改造模式,要建设和谐社会,不一定要通过强行拆迁来实现,这个模式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种模式是人才引领模式,即依托优美的城市环境,引进知名、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借名人效应推动产业集聚。第四是街区更新模式,这种老的街区的更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现在都在做。还有一种模式是市校合作模式,即依托高校资源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对有价值的旧区资源予以保护。现在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城市,老的街区和新的街区是完全隔离,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走进欧洲的城市,他们同样也有改造,但会让你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何使新旧资源得到最好的融合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一些城市在改造中,将整个工业遗产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它低碳环保,第二打造了区域公共服务平台,第三点包含了文化创新的内容,第四保有了原有的工业元素。另外,中国马上会进入高铁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留原有街区的风貌。比如美国西雅图的老车站就保存完好,这些遗产都是承载一个城市的记忆,如果把这一段记忆抹掉,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看不清历史。

    在这样的创意产业园区中,我们应该强调什么?要强调入驻企业的品质,要择优重质。我可以明确跟大家讲,798和大芬村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办法复制的,798的模式是凭借全国一流的艺术人才资源和艺术资源建的。大芬村没有办法复制的原因是什么?其市场渠道是没有办法复制的。

    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季路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

    在世博会结束以后,有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深:一个是从11月2日开始,就不断有研讨会请我去参加。这反映出在世博会结束以后,社会更关注世博会究竟留下了什么,是不是180天就结束了。还有一个就是11月15日上海大火事件的发生。这两件事之间有联系,世博会的召开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但一场大火又暴露出上海在城市管理方面存着着不足。这对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都是一个警示。

    对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来说,我认为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意,缺的是让创意正常、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艺术创作有三个要素:思想、内容、形式。任何艺术品背后都有思想,艺术作品背后反映的是艺术家心里面要表达的意思,只是他们的展现形式不同,画家借助的是色彩,音乐家靠的是音符,雕塑家借助的是形状。创意产业可以从模仿开始,但是最终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创,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解读这个社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内容输出是关键

    郭万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策划总监)

    大芬村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它的这种产业模式的发展,每年31亿元的产值足以证明这一点。未来大芬要思考的是:大芬村要给世界或者给购买你画的人,输出什么样的东西?你给人家购买的理由,除了廉价之外,还能给世界什么?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永远是内容为王,这是创意产业的核心。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文化产业核心的构建问题,我认为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内容输出,或者叫价值观输出。二是视觉表现。三是流通渠道。四是延伸开发,也叫文化产品的延伸。在这四个环节中内容输出是关键。内容是决定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叱咤风云,以及产业链能否延长的命脉所在。因此在大芬村后期的发展中,产业的更新应该围绕在内容输出上。

    创造性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可以通过市场营销、资本手段等很多方面提高GDP,把产值拉到30亿元,接下来真的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鼓励原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