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省是山东省近来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作出的重大部署。在这个发展目标下,近年来,山东各地结合实际,从多个维度推进文化建设,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曲阜:严要求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据曲阜市常务副市长杨凤东介绍,近年来,曲阜把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已基本形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12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308个,建成总面积达6240平方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覆盖率达100%,10台电脑以上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站点12处;共建成农村文化大院260余处,农村文化广场130余处。
在曲阜,农民看书有去处,学画有人教,跳舞有团队……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文化水平,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基层文化更加繁荣。
曲阜市姚村镇综合文化站在一栋独立的大楼里,门口只挂着“姚村镇综合文化站”的牌子,并不是像大多地方的综合文化站那样设在乡镇或街道的政府大院内。据曲阜市文化局局长胡勇介绍,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搬出政府办公场所,大大方便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姚村镇综合文化站,公告栏里有层层叠叠如舞蹈培训、美术招生、器乐学习等的培训通知,里面则是图书馆、阅览室、影视多功能厅、游艺活动室……楼前广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俨然一栋艺术、体育、科技兼图书馆大楼。该文化站站长曹秉佛说:“以前是‘文化站,一间屋,一张桌来一张床’,现在你瞧瞧这三层的大楼,够用。”
据了解,曲阜全部乡镇综合文化站不仅达到“独门独院”的要求,建筑面积也均在800至1200平方米,“七室一厅一场”布局健全。曲阜每年都对综合文化站进行考察评比,采取激励机制,促进其向更高标准发展。
与文化站分级类似,曲阜根据建筑面积、藏书量等的不同,划分示范型、标准型、推广型三类标准,建设比例达到52%、34%和14%。曲阜的201个高标准农家书屋已纳入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据曲阜市副市长褚福梅介绍,曲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不仅能读、能借,还能买到农村实用的出版物,既是“农家书屋”又是“农家书店”不再是幻想。
据山东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介绍,近年来,山东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2个,全省符合国家标准的乡镇文化站达到1343个,占乡镇总数的96.7%。
潍坊:市场激励与政府扶持结合,推进文艺院团改革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以繁荣发展艺术生产为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文艺院团改革。目前,该市12个县市区已有6家县级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尤其是诸城、高密两市院团转企改制后,呈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诸城市艺术团改制时,明确规定新成立的舜龙艺术团有限公司必须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路线走。公司成立了少儿艺术学校和庆典公司,通过在少儿艺术学校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等课程,增加了收入,也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学习平台。庆典公司发挥设施完备以及策划、演艺水平较高的优势,承接各种庆典活动。目前这个40多人的县级演艺公司年收入270多万元,员工月平均工资比改制前增长了300多元。
文艺院团改制为演艺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演艺公司将演出及活动效益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多劳多得”的思想,呈现出有活抢着干、有戏大家唱的良好局面。
高密凤城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主动联系到诸城、安丘、胶南等周边县市区交流演出,还先后策划组织了茂腔演出周、元宵戏曲晚会、“柏城杯”高密市首届茂腔电视大赛等活动。改制不到两年,剧院就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成为资金自给、充满活力的文化企业。
在改制过程中,潍坊坚持“不拘一格选人、唯才是举用人、千方百计育人、优惠政策留人”,打破职称终身制,实行全员聘任制,以岗聘人,以岗定薪,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诸城市舜龙艺术团有限公司为选人才,与潍坊工商职业学院联合办学,由学校负责艺术系学生的文化教学,公司负责专业训练,毕业时考核合格即优先聘用。高密凤城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在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院开设的茂腔少年班,学员毕业考核合格录用后,与原有在编在职人员同等对待。
在改制过程中,潍坊还坚持“扶上马送一程”。这给改制后的艺术团吃了“定心丸”,激发了演艺公司参与公益性演出活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积极性。
诸城市提出,政府优先购买改制后艺术团的演出和服务,采购文化产品的资金不低于2008年市财政拨付给市艺术团的经费。高密市一次性投入60万元用于新公司购买流动舞台车及演出音响,每年投入30万元设立“高密茂腔”保护资金,确保改制单位的长远发展。
博山:挖掘陶琉文化,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近日,被授予的“中华陶琉文化城”称号,成为淄博市博山区陶琉文化产业方面继“中国琉璃之乡”“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博山的陶瓷生产在宋代已成规模,现有以雨点釉、茶叶末釉为代表的一批名优陶瓷品牌,是我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明朝初期,博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琉璃行业组织炉行醮会。目前,博山的鸡油黄、鸡肝石等名贵色料誉满中外,李克昌、张广庆等艺术大师成为鲁派内画的优秀代表。博山陶琉产品精彩纷呈,已拥有1200余个品种、1万多种花色,精美的陶琉多次被国家作为珍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目前,全区拥有各类陶瓷、玻璃制品、琉璃工艺品生产及配套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近5.7万人,2009年完成产值4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
博山把加强陶琉传统产业人才开发和培养作为建设“中华陶琉文化城”的首要任务,出台了《关于加强陶琉传统产业人才开发培养的意见》等文件,建立长效机制,加快陶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陶琉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体系,大力培养技术人才。目前,博山陶琉行业有国家级艺术大师11人,省级艺术大师近50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00余人。
博山还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这让大师们各自为战的状况有所改观,其作品价格和市场认可度也不断提高。陶艺大师杨玉芳创作的《游园》将9个不同民族的少女刻画得惟妙惟肖,一套就卖到36万元。去年,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创作的《西园雅集图》内画壶以30万元高价成交。
据博山区委书记王树槐介绍,博山区努力以文化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文化,实施了规划面积达1000亩的中华(博山)陶琉文化城规划建设工程,总投资达12.6亿元,并向全国征集了中华(博山)陶琉文化城创意规划方案,先后建成了陶瓷博物馆、琉璃博物馆、陶瓷琉璃艺术研究院、玻璃园等一批陶琉文化设施;在去年成功举办了全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提高了陶琉产品的创意水平和文化含量。力争到2012年,博山培养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达到8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达到50人,建成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5个,陶琉产业规模企业达到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