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普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东方社区信息苑,享受公益上网、现场培训、数字影院放送等“一键直达”的文化信息服务;而通过数字移动阅读器或者手机,普通读者不出家门也能访问上海图书馆的数字文化资源……借助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市民搭建起一个能够便捷享受丰厚文化大餐的“无所不在的网络”。
把绿色文化送到家门口
为了让普通市民能够享受到绿色、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从本世纪初开始,上海东方网牵头组织专业实体,酝酿建设一个新型的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由于服务点就建在社区居民的家门口,他们为其取了个名字:东方社区信息苑。
经过7年多的努力,如今,已经建成的330家东方社区信息苑服务点覆盖了上海全市18个区县的220个街道(镇),而1669家东方农村信息苑,则是深入到了上海几乎所有的行政村,初步形成了一个联网布点、连锁运行、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里,不仅普通市民能够享受到跨越社区内外的丰富文化大餐,而且未成年人也能够实现公益上网。
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智平是东方社区信息苑建设的具体推动者和见证人。在他看来,社区信息苑之所以能够得以较快较好地推进,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并且做到了融合、创新。上海市领导始终热情支持这一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其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相应扶持政策,由市、区县、街镇三级共同投入、统一建设。
东方社区信息苑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产物。李智平介绍说,信息苑的建设,运用了远程控制、信息安全等技术,实现了绿色网络服务。由他们自主研发的东方社区信息苑中央管理平台,强化了异构内容整合发布、网络访问多层监控、用户行为分级管控等功能,确保了内容多样化、信息安全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标准化。
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上,信息苑通过运用异构数据整合发布等集成方式,实现了宽带城域专网内容服务。目前,社区信息苑设置了政务服务、文化服务、便民服务、未成年人服务及培训服务五大板块、25个频道、256个专栏,拥有10万册正版电子图书、4700部百科视频讲座、5300部电视电影、500份电子报刊、23万个教育课件以及青少年多媒体天地、电子竞技等丰富资源;通过运用chat、bbs、直播、互动等功能集成,实现了信息苑之间以及网上网下之间的联动文化服务。信息苑以社区公益美容大赛、快乐天空暑期青少年活动、社区版主干部培训等线上线下活动为特色,开展了各种公益文化信息便民服务。目前,社区信息苑年举办公益培训1.3万场,培训约19.7万人次;年举办公益活动1.7万场,参与市民达47.3万人次。
如今,东方社区信息苑的年服务对象达到了1400多万人次,受到普通市民的欢迎。信息苑项目本身,也因为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以及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诸多创新,获得了文化部创新奖。不过,在李智平看来,当前的文化信息化服务仍然任重道远:广大农村仍存在网络服务的“盲点”,信息化资源共享模式有待进一步建立,此外,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与“三网融合”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2009年,借着被文化部列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建设的契机,东方社区信息苑提出要做好4个方面的延伸与拓展:一是向农村延伸,实现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落地农村,强化推送“新农村建设”内容资源,探索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小型网点的在线远程服务管理;二是向周边延伸,探索扩大信息苑服务模式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应用,逐步实现全市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级;三是向跨界延伸,探索实现信息苑宽带专网推送共享服务,促进该模式与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力争使社区信息苑成为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示范标准;四是向家庭延伸,探索创建适应“三网融合”趋势的公共文化“在线(专网平台)、在场(信息苑)、在台(数字电视频道)、在手(移动终端)”的全方位、立体化互动共享服务模式。
打造无所不在的 “我的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是我国较早采用当代先进科技用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的一家公共图书馆。除了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改造和提升文献采访、编目、流通等传统图书馆业务以外,近年来,上图还借助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相继推出外借数字移动阅读器、手机图书馆、电子阅报栏、e卡通电子资源远程服务等现代化服务新手段。
其中,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系统可以为读者提供全天候的数字资源服务,持有有效证件的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e卡通平台认证,就可以使用上海图书馆授权访问的数字资源。该系统体现了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理念,缩小了图书馆服务与读者之间的地域分隔与时间阻隔。2007年9月以来,登录人次将近10万,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
积极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探索和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新方式是上海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他们也是内地最早建设手机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上海图书馆信息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荣斌介绍说,目前,上海图书馆的读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可以实现续借、检索、预定讲座等功能,并且还可以借助手机了解上海图书馆以及上海市中心图书馆130多家分馆和服务点的地址、电话、开放时间等信息,选择最便捷的方式借阅到自己所需的书刊。此外,上图读者凭读者卡和身份证号就可以通过手机移动阅读方式看电子书。
杨荣斌说,今年9月,上海图书馆还为读者搭建起了一个更为多元的新技术体验中心。目前推出的服务包括多品种电子阅读器借阅和体验服务、读者自学软件辅助服务、馆藏数字资源多元流通服务和读者信息共享服务。上图希望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无所不在的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