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成立:让更多的人享受同样的精彩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民每周可以享受名家大师主讲的如“文津讲坛”“上图讲座”这样的高水平讲座,其他地区的民众却没有那么幸运。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同为全民教育基地的图书馆,所办讲座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如何整合优势讲座资源,让更多人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12月16日,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在国家图书馆成立,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图书馆讲座: 比电视讲座更有针对性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电子阅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功能逐渐弱化。同时,作为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讲座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11月,在人民网的“图书馆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读者问卷调查中,38.8%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应增加讲座等业务。

    然而,讲座并不是图书馆的“专利”,高校里几乎每天都有高水平讲座,《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等电视讲座的品牌也日益响亮,图书馆讲座靠什么吸引听众走出家门?

    “高校讲座的听众主要是学生。相对于电视讲座,图书馆讲座也具备自身的优势,比如互动性强,更注重展示地方文化,也更具有针对性。”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对记者说。据介绍,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的乡土课堂系列讲座一直与北京历史研究会合作,将该会对北京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给听众。“老百姓对讲座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知识性的讲座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另外,图书馆讲座因场地限制,每场最多容纳几百人,这反而让讲座可以更有针对性。比如有的讲座专门为党政军服务,讲述内容多为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能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有的健康、教育讲座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更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而且能与主讲人现场互动,吸引了很多听众。

    目前已经有很多图书馆开展了讲座业务,有的已经形成品牌,包括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山西省图书馆的“文源讲坛”、杭州图书馆的“文澜讲坛”等。以“上图讲座”为例,从1978年举办以来,累计举办2000场,百万人次受益,已成为目前国内持续时间最长、固定听众最多的图书馆品牌讲座。

    资源不均: 人才成最大制约因素

    在图书馆讲座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今天,一些图书馆也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内蒙古图书馆馆长李晓秋戏称自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内蒙古自治区缺乏名校、名师,办高水平的讲座相当困难,办高水平且能持续的讲座就难上加难。”这是最让李晓秋头疼的事情,“没有名师,讲座很难形成品牌,领导也很难重视。”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地区缺乏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使得主讲人资源尤其稀缺。“各地图书馆讲座的资源不均衡,成为制约讲座发展的一大难题。”张志清说,“讲座受主讲人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健康或者法律讲座,如果请不到好老师,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所以讲座选什么内容,选哪些人去讲,要非常慎重。”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地方没有严格的把关程序,影响了讲座的水平。

    经费也是制约图书馆讲座的另一难题。作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讲座并不像藏书等基本功能那样受到重视,投入的经费也相应较少。对此,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石焕发介绍了该馆举办“文源讲坛”的经验:与新华书店合作,邀请一些作家到图书馆办讲座,进而形成品牌,之后争取经费支持和其他合作就容易得多,目前“文源讲坛”每年投入在50万元左右。而张志清认为,图书馆不能只等着财政支持,也可以在取得专家授权之后,通过推广书籍和光盘等衍生品解决部分经费问题。要坚持讲座的公益性,但是可以从衍生品创收。

    讲座联盟:使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成为可能

    2005年,在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倡议下,全国近60家图书馆共同签订了《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2009年8月,“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召开,这是国内第一次全国性讲座联盟会议,66家图书馆签订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合作意向书》。今年12月16日,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正式成立,提供了各图书馆讲座合作的新平台,使得共享优势资源、共同发展成为可能。

    “联盟的成立,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和课件资源的共享,哪些专家讲得好,哪些内容的课讲得好,让大家相互了解。把这些资源放在联盟这个平台上展示,能够使大家共同利用这些优质的资源,使得一个课件或者一个教授的讲课能够被更多的馆使用,同时也能使更多的人听到这些精彩的讲座。”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

    其实,在联盟成立之前,一些图书馆之间已经实现了讲座资源的共享合作,例如,上海图书馆联合了江浙地区图书馆开展讲座,并且给予西部一些图书馆支持。张志清告诉记者:“没有联盟之前,这些合作都是自发的,没有形成规模和规范。联盟的成立能够促成合作模式的形成,也希望有实力的图书馆能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帮助相对弱小的图书馆。”

    “数字化时代,很多事情不一定到图书馆才能完成,图书馆要在社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讲座就是很好的形式。联盟成立后,国图的讲座可以同步传给其他分馆,他们的听众在电脑前也可以参与和提问。以前一个讲座最多容纳几百人,今后可能是在全国各地的几万人。”张志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