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县乡基层依然是薄弱环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全国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代表在交流经验的同时提出——
12月21日至22日,中宣部、文化部在河北省霸州市召开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在基层、着力点在基层,要探索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模式,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县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的结合部,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涉及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然是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交流会上,来自全国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积极探索解决经费难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于文化的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前4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超过900亿元,年均增幅25.3%,是“十五”总和的1.8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显著加大,“十一五”前4年总计投入63.7亿元,是“十五”总和的7.9倍。
然而,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改变,我国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欠账大、问题多。2009年,农村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总投入的29.4%,农村人均文化投入只有12.1元,而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了33.3元。如何保障基层文化经费,是摆在各县市文化建设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面对难题,许多地方进行了探索。山西省清徐县坚持公共财政扶持文化,保障文化事业投入,2009年全县公共文化事业费达1.8亿元,人均文化经费达113元,并且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吸收12亿元民间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对民办博物馆实施优先供地,按建筑面积、投资额给予建设补助,最高补助额达400万元。广西武宣县多方筹资,2009年采取年初借资年底由县财政归还的办法,加上企业资助等其他渠道,两年共筹集5958万元,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各方资助为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文化建设如同家庭过日子,绝不能等到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再送孩子去上学!”河北省霸州市委书记杨杰说。在大规模开展文化建设的2005年,霸州财政收入只有7.5亿元,但政府早已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如今,霸州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也带动了全市其他领域的发展。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各县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霸州2006年启动“月月唱大戏”活动,5年来从未间断,观众超过10万人次。清徐县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每年逢年过节将2000多场次的演出送到农村基层。江苏省吴江市开展“十镇巡演”和“区域文化联动”活动,让数十万农村群众和务工人员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创新“送文化”模式,2009年启动“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化演艺公司,每年下乡演出700场,目前累计惠及群众150万人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送到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然而,这种“送文化”的模式也衍生出一些问题:送给群众的文化,他们是否真正喜欢?如果群众只作为观众而没有实际参与,那么“送文化”之后,他们的文化生活如何丰富起来?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县市开始创新服务模式,力争能够真正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成都市龙泉驿区每季度组织一次市民文化需求问卷调查,定期到镇(乡)、村社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宁波市鄞州区根据百姓的需求增设艺术门类课程,开设各类讲座,区图书馆根据“一卡通”网上反馈的个性化读书需求,进行图书采购和配送。
突破“送文化”的模式,逐渐转变为“种文化”。如宁波市鄞州区引导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业余团队等级评定、专项经费补助奖励、菜单式系统培训等措施,全面激发群众“种文化”的热情。成都市龙泉驿区鼓励城乡群众创作文艺作品,参加诗歌节、艺术节、读书征文等活动;引导城乡百姓以捐款、捐书、捐乐器、捐服装等形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2009年,文化部出台《关于开展全国文化站长轮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5年内将全国7.7万余名文化站长培训一遍;今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对于指导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今年11月,文化部在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会议上透露,将在今后5年对全国391万名基层文化工作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如何提高人才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霸州,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被摆在了重要的地位。霸州注重发挥老干部的独特作用,聘用退居二线、责任心强、有文化特长的老同志管理文化场馆,组建了一支4500人的面向农村、扎根基层、市场化运作的“文艺轻骑兵”。山西省清徐县除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外,每年对乡镇及农村文化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近年来,共培训村级群众文化及体育骨干近2000人次。成都市龙泉驿区以人为本,通过任命和社会招聘的方式,为12个街镇(乡)综合文化中心配备专业人才,并且把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区高校艺术团和镇乡艺术分团的文艺骨干力量集合起来,开展多种层面、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好人才队伍的作用,还吸引文化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活动,引导更多群众享受文化。
然而,由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人员普遍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对此,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贯彻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参照当地教师标准,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基本待遇。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人员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成为专业文化队伍的有益补充,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业余文化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