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进入岁末,中国电影继续高歌猛进。然而,全国的电影市场是否都这样红火?本报记者近日实地采访后发现,各地电影市场出现冷热不均现象,特别是一些县的电影市场还是空白。此外,资源分配不均衡、叙事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要从电影大国迈进电影强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本版刊登这份调查报告,与读者一起探讨中国电影的喜与忧。
上海
贺岁档一天卖一周票房
“要不我们元旦再来看吧。”一对情侣互相安慰着离开影院售票处。12月26日15时许,记者来到位于上海浦东八佰伴的新世纪影城,电子售票屏满屏几乎都是“满场”(见图①)。当天要看《让子弹飞》的话,得等到7个小时以后。
记者看到,50元一张的《让子弹飞》最早也得等到晚上22时30分;《非诚勿扰2》同样一票难求,60元一张的晚上23时才能看到,120元一张的可以提前到18时20分。有些观众已是数度扑空,只能感慨一票难求。
贺岁档来临,新世纪影城只是上海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截至12月26日,上海的电影票房创造了两个新的历史纪录——25日,上海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联合院线票房突破1000万,达到1083万;该周,票房预计将高达4500万以上。“今年我们最差的一天票房才60几万,可见落差之大。可以说,贺岁档的票房,一天相当于一周,一周相当于一个月。”上海联合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感慨。
据分析,沪上贺岁档的火爆无外乎几个原因:中国人习惯安排一些年终突击消费,包括文化消费;不少影院推出的套票、会员券等,一般都需要在年底前用完;此外,制片方、发行方已经十分重视贺岁档,推出不少重点影片。
但贺岁档的红火,并不意味着新增了多少观众。“真实状况肯定是两级分化,有的人还是好几年没看电影了,有的人说不定每周看几场。城市比农村要热,年轻人比中老年热,这个状况暂时不会改变。”吴鹤沪强调,现在贺岁档的火爆,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放映的电影更好看,人们来影院的频率更高,而不是真能新增多少看电影的人。”
重庆
票房连续两年增七成
“今年贺岁档电影重磅连连,但无论从票房走势还是观众反映来看,最受观众热捧的还是《让子弹飞》。”UME影城重庆地区宣传负责人林洁告诉记者,重庆观众对川话版的《让子弹飞》更加情有独钟。12月16日《让子弹飞》刚刚上映时,普通话版和川话版的放映场次比例基本是1∶1。3天后,根据市场反映,UME影城将川话版的放映场次比例提高到90%(见图②),一直持续至今。
12月25日,在UME影城江北店,观众黄先生告诉记者,川话版电影很少,有这么一部出来,肯定会选择来看。黄先生说,电影对白全部采用四川话,别有一番味道,“瓜娃子”、“走起”、“啷个整”等方言词汇让观众感觉很亲切,130分钟下来还意犹未尽。
家住北碚区的陈大妈则是跟着儿子一家三口来的影城,他们要看的是《非诚勿扰2》。已经退休的陈大妈说,平日在家也会约上一两个老姐妹一块看电影,前段时间《赵氏孤儿》和《让子弹飞》刚上映,就都跑去看了,“平时白天电影院人很少,票不像周末这么紧俏。”
数据显示,2008年重庆地区电影票房收入1亿元,2009年是1.7亿元。截至今年11月份,这一数字已接近2.6亿元,预计全年能达到2.8亿元,连续两年增幅在70%左右,看电影已经逐渐成为山城人民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据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电影事业发展处杨艳分析,2010年重庆电影市场票房大幅度增加有多方原因。首先是影城增多,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50家影院233块银幕;二是群众的观影消费需求有所提升;三是国内的电影制作水平日益提高。
湖南株洲
一家影院拥有10万会员
12月27日17时,湖南株洲市千金电影城。
在一楼和四楼的两个售票窗口,人还不是很多(见图③),但在四楼会员中心售票处,电话响个不停。售票处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滚动公布着当天放映的电影场次和价格,21时以前的场次都标识着“满”字。
当天晚上,要放映的主要是《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等。“《非诚勿扰2》21时以前的票都已售完,22时以前的只有第一排和第二排的;《让子弹飞》23时以前的票都卖完了。”影院值班经理郝玉说。
影院总经理何香兰介绍,影院有7个厅、855个座席,今年截至目前观影人次已达80多万,票房收入超过2100多万元。“最受欢迎的还是口碑好的大片。”
她说,每年3月份和4月份是淡季,影院就会主动走出去,到社区和学校做营销活动,“贺岁档期间不用发愁观众,上座率能达到80%以上。对于一个三线城市的影院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跟一二线城市相比,我们的票价比较低,所以不能单看票房收入,还要看每部影片的上座率。”
“电影都是全国同步上映,票价一般三四十元一场。”何香兰介绍,目前影院拥有10万会员,每天都是6位工作人员接电话负责订票,晚上回去嗓子几乎都嘶哑了,“以前来看电影的主要是年轻人,现在很多家庭都一起来,老人孩子也多了起来。”
“是爸爸单位发的电影票,所以就来看了。”10岁的小学生刘子西全家6口人准备看19时上映的《非诚勿扰2》。他说,这是他今年第四次进影院,他最喜欢的还是动画片和武打片。
没看成《大笑江湖》,大三学生周文芳和同学大叫郁闷。“《让子弹飞》前几天已经看过了。昨晚就没看成《大笑江湖》,谁知道今晚又没票。”她们说,看电影已经成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山西清徐
一年只放了三部影片
山西清徐县,距太原只有半个多小时车程。12月26日下午,在当地群众指点下,记者来到该县唯一的电影院。
围着影院转了两圈,却没有找到售票窗口,也没看到任何海报。影院的大部分门面已经改成了电器城和商铺。“你们想看电影得周一到周五来,周六日电影院休息。”门口,一个行人告诉记者。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一名影院工作人员,进入了放映厅。电影院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因为经营困难,放映厅内没有供暖,寒意袭人。大厅内原有700多个座位,已经损坏的70多个座位因无力修缮只好拆除(见图④)。舞台上的两个大音箱也不能满足现有大片的音响效果。
“贺岁片的票房?现在这些都还谈不上。”影院王经理说,暂时还没有上映贺岁片的打算,“一是好的片源都被太原市大的影城垄断,我们弄片源很费劲;二是就算弄来了,县城里群众几乎没有看电影的习惯。而且我们的硬件条件比较差,大家也不愿意来。”
现在让王经理发愁的更大问题是职工的工资。据透露,影院已经欠职工工资200多万元,在岗职工每个月只能领到80元工资,退休职工暂时无钱可发。
通过上映贺岁大片来缓解经营困难,暂时行不通。王经理告诉记者,“去年过年时我们就上了贺岁档,怕票价定贵了没人来,售价只有10元,即使这样,也没什么人来。今年全年我们就放映了3部影片,《孔子》、《惊天动地》和《唐山大地震》,还得我们到学校去求人家组织学生来看。”
一位学生对记者说,“《让子弹飞》我们还没看过。县里不放,只能坐车去太原看,或者从网上下载。”这位学生的同伴补充道,“《唐山大地震》就放得比较晚,10月份才上,比太原晚了3个月。”
影院旁边的一位商户经营者表示:“看这有啥用啊?我花10元钱干啥不行?”他的妻子笑着说,“说实话,10元一张票真的不贵,太原得30元呢,但我们县城老百姓收入都不太高,10元钱看个电影还是要掂量一下。”
“我们影院去年刚进行了机构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希望明年经营情况能好转一些。但县里电影观众的培育和电影市场的发展,不是我们一家能说了算的,得各方面都转变观念。”王经理说。
2010年贺岁档票房有望达到12亿元
电影盛世 忧色难掩
在2010年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中国电影贺岁档硝烟弥漫,票房大热。业内人士分析,整个贺岁档电影票房到12亿没有问题。
不过,在专家眼中,热闹的背后并非没有隐忧。
热闹vs冷清
电影资源分配不合理
12月25日,《让子弹飞》上映两周后,依然一票难求。从16时就开始排队的黄紫燕,最后只买到22时之后的票。旁边还有很多人是昨天就来排过队的,“集中消费太可怕了”。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岁末消费已经成为习惯。这个时候,影院建设不足,电影资源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等问题显露无疑。
业内人士介绍,电影资源城市间分配不均衡,东西部分配不均衡,电影院线两极分化严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全国300多个地市级城市,很多地方的电影院还是一片空白。而在县一级电影市场,院线、放映、屏幕数、周期都跟不上,发展空间非常大。”红鲤鱼数字电影院线负责人朱胜文说。
电影一级市场资源也并不平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热闹的时候影院应接不暇,而到了淡季,影院又门可罗雀。片源上也存在消化不良、等米下锅的情况。”新影联副总高军说。
电影圈内有一条“二八定律”,即20%的影片占有80%票房,20%的影院占有80%票房,20%的院线占有80%票房。高军说,电影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成为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
大片vs小品化
电影叙事成为短板
贺岁档现已成为检验和衡量中国电影的标杆,也成兵家必争之地。今年贺岁档的片种和类型多样,呈现了差异化竞争的态势。
但问题依旧存在,“好片不敢往冷的档期放,小片不敢往好的档期挤,已经成为贺岁档的悖论。”业内人士分析。北京天使之翼电影公司总经理戢二卫就认为,“如果大片通吃的情况再继续下去,像《疯狂的石头》这样中低成本电影打开市场的现象,可能成为绝唱。”
而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担心的是中国电影小品化趋势的蔓延,“靠小品推动的《非诚勿扰2》并不是电影的叙事艺术。”而《让子弹飞》,饶曙光发现观众的笑点和反应也主要集中在对话部分。“中国电影叙事问题已经凸显,需要前瞻性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中国电影叙事成为短板,不能提供多样类型,人才匮乏,想象力、创意匮乏,难保内地贺岁片的明天不会成为香港贺岁电影的今天。”
大国vs强国
电影市场内涵待提高
前景虽然乐观,但电影回报率并不高。“6月份有26部电影上映,10月份有27部,而赚钱的却只有寥寥几部。”高军认为,应促使电影结构从金字塔向纺锤体转变。
“需要避免道德化、情绪化批评,切实寻找有效解决方案,实现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饶曙光说,在电影文化建设上,要真正提高电影内涵,包括培养观众健康趣味。
近年来,电影产业的终端建设逐渐受到重视:银幕数和影院数不断增加,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特别是开发县乡一级“几亿人看不上电影”的市场空白。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1月专门发文《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给予必要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县城的影院建设。“国家政策的支持,数字化放映技术提高,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希望能够真正满足广大群众的电影需求。”朱胜文说。
有报告指出,未来5年,中国电影将保持年产500部的生产能力,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将突破300亿元,2015年观影人次有望达到11.12亿。高军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印度的电影大国,但还不能说是电影强国。电影票房破百亿后,中国电影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