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午夜,推开广西贺州市一家宾馆的房门,姜昆正一边和助手商量次日的演出事宜,一边拿着一堆治高血压、高血脂、发烧、咳嗽的药片就着凉水往嘴里送……年逾六旬的他因年龄问题刚被免去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的职务,便马不停蹄地随“中国文联、中国曲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团奔赴少数民族地区演出。
有人说姜昆就不该当官,演出才是他的本位;也有人说,姜昆就不该下来,还指着他为相声界再多给几把力呢……听到这些,姜昆说:“没错,我干了10年说唱团团长、2年曲艺研究所所长、6年曲协分党组书记,可我压根就没觉得自己是个领导,现在终于回归自我了,踏踏实实再干些实事、发挥余热。”
“这六年我觉得没白活!”
担任曲协职务这6年,姜昆除了处理繁重的日常工作,每年至少演出150场,对一个老人来讲,的确有些吃不消。
“这次下基层演出前,不少人都劝我,你都不在位了,还演个啥?”姜昆坦陈,“在位时我总吆喝大家为相声事业多多义演,人家都挺买我的账。现在一不当‘相声头’自己先歇业了,叫人家怎么看?再说‘送欢乐、下基层’是惠民项目,也是我6年亲手呵护的孩子,哪有不演之理?”
“其实,在曲协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不讲权、二没有钱、全凭一张嘴巴甜,为给曲艺界化化缘’的道理。”姜昆说,这几年凭着曲艺界共同努力,有的打造各种各样的品牌曲艺活动,有的到国外展示中国曲艺的魅力,还有的为曲艺界维权。曲艺这门艺术,从过去的不招人待见到如今成为老百姓最欢迎的艺术门类之一,我得感谢同仁们对我的支持,也觉得自己这六年没白活。
“‘春晚’是我们的舞台,但不是最终的舞台”
从1983年至今,姜昆总共参加过23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而由他参与创作和表演的相声《专家指导》,日前已通过终审,将亮相今年的“春晚”。
“马季老师在他最后几年上‘春晚’时,我能感到他有些力不从心。我现在也到了他的岁数,多少感觉有些累。”姜昆的话语中透着无奈,“有人说,作为艺术家,即便剩一口气也得在舞台上。我和马季老师都觉得,就剩一口气还是在医院里为好,应该让年轻人占领这个舞台。”
姜昆认为,“春晚”是艺术家的舞台,但不是最终的舞台。“部队战士、老少边贫地区的百姓、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工人……他们有多少机会像有钱人那样,买着高价票、跑到城市大剧场、用高消费在喧闹的艺术浮华中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
“曲艺,这种源自大众的平民化艺术,更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曲艺演员的终极舞台是广袤的农村、工厂码头,与基层百姓面对面演出,让那些走不进剧场、买不起票的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存在、艺术的发展、艺术的需求和艺术的平等。”姜昆激动地说。
任新职后三件事:拉钱花钱、培养新人、创作相声
姜昆说,他不久后会有新的工作,到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任职。该基金会广泛争取海内外支持与赞助,组织、资助文化艺术交流、创作、展演、研究出版等活动,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这对我又是一项挑战。简单地说,用我的余热多拉些钱,把它花在文化保护的刀刃上。”姜昆认为,我国的文学艺术保护仍处在相对脆弱的阶段,很多文艺如果得不到支持则很可能“人去艺失”。“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文化的支撑,坚决反对打着文化保护的旗号搞劳民伤财的事情。这个基金会不仅要筹集资金,更要聚集专家指挥,去引领文化的发展。”
姜昆特别谈到,他今后还想到“嘻哈包子铺”“丰台俱乐部”“宣南书场”等小剧场听相声。“有人说我推崇主流相声,看不起小剧场艺术。现在终于有时间了,我得用自己的行动说明,我不仅支持小剧场艺术,而且欣赏年轻一代身上的棱角,更佩服他们那种不懈努力的精神。”
“嘻哈包子铺”的“店长”高小攀今年准备到高校巡演,希望得到姜昆支持。何云伟、李菁等青年相声演员也希望在基层百姓面前展现相声艺术的心愿。“他们都是在小剧场里成长起来的演员、都希望听到发自老百姓的欢笑。我们的曲艺队伍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们。”姜昆说,但是,也得提醒孩子们,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要多向老艺术家虚心求教、积累经验,做到在创新中传承。
“我这几年主抓相声创作,但光抓别人了,自己的创作非常不够。”姜昆自我调侃道,“任新职后,我得身先士卒,勤动笔,写点带亮光的相声作品。有人说我已经‘江郎才尽’了,可我要说,我是‘江郎才不尽,后劲才起来,再为相声干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