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进军资本市场

来源: 光明日报

晥新传媒、深圳中青宝、省广股份、乐视网、中南传媒、浙江华策影视、杭州宋城、湖南天舟、江西出版……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又迎来了9家新面孔。这九家文化产业公司,再加上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优酷网、保利博纳等企业,2010年在海内外上市的文化企业多达16家,比过去十年上市的文化企业的总和还要多,表明资本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文化企业敞得越来越开。

    上市打通文化产业“钱途”

    2010年10月,中南传媒上市冻结资金达3800多亿元,竟然超过农业银行上市冻结的2900亿元资金,创下中国资本市场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一个文化企业网上冻结的资金竟然能超过一家大型商业银行900亿元,爆出了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冷门”,同时,也折射出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热门”,反映了文化产业的美好“钱途”……

    在资本的助力下,文化企业成功蜕变、化蛹成蝶,那些创业的文化人也苦尽甘来、身价百倍,挤身“百万富翁”之列。上市,让曾经为“钱”所困的文化企业一扫窘困,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一上市就坐拥上亿元、甚至是几十亿元的资本:

    华谊兄弟首次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约为11.48亿元,除去6.2亿元用于影视剧业务,1亿2966万元用于影院项目,公司账上仍有近4亿元的可用资金;

    “广告第一股”省广股份实际募集8.19亿元,超募资金6.1亿元,目前,已使用1000万元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使用1.3亿元用于补充日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仍有5亿多资金可供使用;

    中南传媒一次性筹资42亿元,为文化传媒类企业A股市场筹资之最;

    安徽出版集团表示,上市真好,上市很来钱。借壳科大创新,安徽出版集团以17亿元成为占股61.6%的控股股东,原先账面净资产变成股权资产,按现在的市值,不到三年资产升值25亿。

    专家点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上市为文化产业插上了资本的翅膀。不管是在内地上市,还是在香港上市,抑或在遥远的美国上市,上市为文化企业打通了融资的通道,让这些文化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雄厚资金基础。

    上市为转企改制“加鞭”

    “省广股份的上市成为国内创意产业的一面旗帜,为11万家广告公司提供了发展的新路径。”据省广股份保荐人德邦证券介绍,在省广股份上市的示范带动下,他们已开始为全国30多家广告公司做上市培训。

    业内专家预测说,2010年文化企业上市的达到16家,2011年至少还有超过40家的动漫、电影、电视、视频、广告营销等优质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让文化企业驶入发展的高速路,对文化企业来说尤其需要学习新的“交通规则”。

    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重组,迅速做大做强。2010年,九部委联合出台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意见”又加快了文化与金融资本对接的进程。

    尽管国家很重视文化产业,文化企业上市的利好条件很多,但对于想上市的文化企业还有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低门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培育文化企业上市的中银国际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陈杭介绍,主板上市需要具备连续3年盈利的条件,累计净利润应达到3000万元;而创业板的要求是连续2年盈利1000万元。

    上市的最基本条件是成为“企业”,文化企业要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先四肢健全,最后身强体壮,实现上市的跨越发展。对此,东方演艺集团很有加快改制的紧迫感,“我们最缺的不是钱和方法,而是时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晨说,企业身份是上市的前提,而在由事业体制转制为企业体制的过程中,文化企业面临人员安置、转变经营管理观念等问题,这要耗费大量时间……

    “上市的过程是公司脱胎换骨的过程。”从默默无闻的小书商蜕变为“中国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个中滋味令天舟文化的董秘喻宇汉刻骨铭心。为上市,按证监会的要求做了数不清的材料,而“做材料”就是把公司梳理一遍、整顿一遍、资产摸清,把该处理的处理,该解决的解决,这对全公司都是极大的考验。

    其中,最受考验、最需要适应的还当数天舟的创始人肖志鸿,20年带着企业一路摸爬滚打,形成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作风,在公司里一言九鼎,可上市后,他的“权威”似乎受到挑战。

    路演推介时,153家投资机构对天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终公司发行价格确定为21.88元,静态市盈率84倍,远远超过全国已上市的全部出版传媒企业,这表明投资机构对天舟文化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灵活的市场机制给予高度认可。而一旦上市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后,所有的决策不再是老板肖志鸿凭经验和市场感觉拍脑袋决定,都有决策程序,需要共同作出决策。“虽然效率似乎不高了,可绝对是更谨慎和安全了。”肖志鸿理解,“这是一个规范的要求。”

    专家点评:

    魏鹏举:文化企业上市是一个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上市后便成为公众公司,知名度的提高使其在吸引人才、获取信贷支持等方面更为快捷有效。此外,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为文化企业吸引人才和提供资金。

上市改变文化产业“格局”

    “只要报募集材料就能换来钱,用几箱纸的报告换来资金,讲一大堆故事就换来一大堆资产。”有人这样形容上市的“圈钱”效应。但“圈钱”是短暂的,重要的是“圈”来的钱怎样用,怎样保持持久的“挣钱”能力,把“材料”变为现实,把“故事”变为利润值。许多文化企业表示“上市后更难,在股民、政府、同行等的关注下,在严格监管的要求下,每天都如同坐在老虎背上,或如同在火上烤一样。”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一上市,就成为创业板的“宠儿”,股价一路飘红,一度摸高91.8元/股,最终收于70.81元/股,较28.58元/股的发行价上涨了147.76%。但随后股价开始回落,后来逐渐稳定在30元左右的水平。在公众的关注下,华谊如何突破电影业的行业规律,持续赢利?

    有了资金支持的华谊,不断拓展新疆域,频频“跨界”:进军院线,在2010年上半年的业务表中,第一次出现了来自影院的收入;花费1亿4850万元收购做手机游戏的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22%的股份,该公司曾和华谊合作过《唐山大地震》的衍生游戏;宣布与巨人集团合作,超募资金7500万元收购北京华谊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运营网络游戏“万王之王3”,华谊在新媒体领域以游戏娱乐的形式展开布局……

    “上市不是目的,是手段”,省广股份董事长戴书华如是说,除了继续做大主业外,还会开发广告数字化运营系统,整合营销传播产业链,进行上下游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而且超募资金的投入,还极大地改善省广股份与国际大广告公司竞争中资本实力不足的弱势。

    专家点评:

    魏鹏举:上市后,国内领先的文化企业,谋划着走出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实现新的腾飞,向世界级的文化企业迈进。尽管2010年文化企业“扎推”上市,但仍然没有改变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弱势”的格局,仅新媒体腾讯一家的市值就超过2600亿元,比所有国有文化传媒企业总市值还要高;而且文化产业在整个资本市场上的比重也微乎其微,还需要更多成熟的文化企业继续向资本市场挺进。

    创业板助力文化企业融资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国内文化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瓶颈。据文化部对300家民营文化企业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56.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超过80%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资金渠道单一。

    一般中小企业获取发展所需资金的渠道主要来自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方面。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盈余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灵活、高效、集中的特点,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盈余将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可由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是以大型企业作为重点货款对象,出于自身安全性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货款限制较为严格。

    再加上,由于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银行信贷投入文化产业就更难了:与传统的工商企业相比,文化企业大多具有固定资产少、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其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版权和收费权,而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动产,贷款抵押担保难;此外,文化产品属于特殊消费品,具有一定的政策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因此,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文化产业低成本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从国外的经验看,文化产业的繁荣,就得益于吸收全球投资并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已有六家文化企业登陆创业板,成功融资,仅去年12月就有“演艺产业第一股”宋城股份和“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登录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专门为新兴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具有门槛低、风险高、监管严等特点。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我国创业板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创业板上市的要求是具有“两高六新”特点的企业。“两高”是指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则是指新经济、新技术、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由此看来,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

    目前我国创业板的发行条件有三套标准,第一套标准要求企业连续两年盈利且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第二套标准要求最近一年赢利且净利润不低于300万元;第三套标准只要求盈利但没有数额要求。创业板市场标准能够覆盖更多具备成长性和发展前途的中小文化企业,它能给广大中小文化企业创造了一个平等的融资机会,有利于创业板融资等功能的发挥。

    资料链接

    华谊兄弟:

    完成上市一年“大考”

    2009年10月,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正式上市。迄今为止,公司上市已有一年多,公司经历了一定考验——上市进一步放大了华谊的企业特点,即以内容产品、尤其是电影大片等高端产品为核心,仅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就确保了公司能够取得2010年预期的增长率。但这也让外界持观望的态度,毕竟影视剧的生产、经营与上映档期联系较紧,在一定时间周期的波动也较为明显。一方面,资本市场需要适应影视行业的特点,另一方面,华谊也在学习、适应上市的新环境与规则。目前,华谊的业务格局没有明显改变,依然是以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三大板块为主,即 “三点联动”。但华谊正全力拓展新的业务,也力图在影视框架的外延加强产业结构和全娱乐布局,着眼“大娱乐”文化的经营理念,开创新的盈利模式来适应资本市场的需求。相信,经过耐心培育,企业能够真正进步,两三年后,随着英语片、演出市场、新媒体娱乐等板块开始壮大,华谊也就将改变“三点联动”的格局。

    天舟文化:

    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

    20年来,天舟文化公司一直专注于成长最快、利润率最高、受数字化冲击最小的青少年图书市场,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青少年出版物和文化产品提供商,加快推进公司的战略部署。2007年开始启动改制上市计划,经过3年多的努力,公司通过规范运作、拓展市场、打造品牌,逐步成长为全国民营出版传媒企业中的领军者。2010年12月15日,天舟文化正式登陆创业板。公司股票发行价21.88元,首日收盘价34.4元,动态市盈率74.5倍,总市值达到25.8亿元,市盈率和股价在全国出版传媒上市企业中位列第一。未来的3年,天舟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整合全国优质资源迅速做大做强,大力开发原创青少年阅读产品,拓展原创内容提供、跨媒介互动推广、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实现年销售码洋20亿元以上,力争打造中国一流的青少年出版物和文化产品提供商,成为中国民营出版传媒的龙头企业。   

    省广股份:

    用好超募资金

    “广告第一股”省广股份上市,实际募集8.19亿元,超募资金6.1亿元。超募资金除了继续做大主业外,还会开发广告数字化运营系统,围绕整合营销传播产业链,进行上下游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具体包括:通过媒体集中采购,扩大媒介代理业务规模,降低媒介采购成本;探索新旧媒体互动的发展路线,形成自己的媒介资源和核心创意平台;加大对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广告支出较高地区的投入,进一步拓展全国业务等。

    安徽出版集团:

    做规范的好企业

    安徽出版集团借壳科大创新,以14亿的净资产加3个亿的评估增值即17个亿,成为控股股东(占61.6%),原先账面净资产变成股权资产,现在时代出版市值72亿,集团占42亿,不到3年资产升值25亿,市值变大了,可以流动了;2010年7月,又采用非定向增发方式成功募集资金5个亿用于4个项目。上市使公司资本更充足了,“学会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情,做资本运作,运作靠人、靠机会,对象是资本。”利用资本平台,可以用资本控制资源,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要求公司管理更规范,信息披露要公开、准确、真实,做好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和季报、半年报、年报的审计及公开。

    上市小知识

    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根据文化企业的自身条件和需求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对于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大型文化企业,应积极申请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高科技中小文化企业,可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可通过与上市公司的合作,采用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达到“捆绑上市”或“借壳上市”的目的。

    IPO:即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直接上市;

    借壳:通过购买已上市公司的股权,注入自身业务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

    上市流程:

    整合→股改→辅导→申报→审核→发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