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通过证券化的手段,让我们国家五千年沉积的文化,转换成为源源不断的货币财富,在中国大地涌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日前,在北京大学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科瑞集团监事会主席彭中天对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未来充满憧憬。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力推和社会现实需求旺盛,文化产业这一新型朝阳产业越来越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此背景下,信贷、债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越来越多的金融形态开始涉足文化产业,谋求产业与资本的联姻与对接。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融资难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今,面对金融资本的涌入,文化与金融如何通过融合创新达到双赢,不仅需要理论研究层面的探讨,还需要现实操作层面的探索。
融合渠道尚不通畅
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明确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去年,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力求汇聚金融、财政资源,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繁荣,正式拉开了文化与金融对接的序幕。随之,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项目也正式启动。另一方面,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各地文化产权交易所等文化金融投融资服务体系也纷纷涌现,从不同层面为文化与金融的结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从实际情况来看,文化与金融的相互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应看到,目前文化企业获取资金难度仍然较大,投融资渠道尚不通畅,融资难问题仍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李小磊说,由于以往我国大多数文化企业都是靠自身积累发展,并不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金融业也很少关注文化产业,没有开展过相应的业务。“双方长期缺乏相互了解,缺乏信息沟通和交流合作的畅通渠道,这不利于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据相关媒体报道,根据文化部对300家民营文化企业的专题调研结果,56.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超过80%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
彭中天认为,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有关金融扶植文化产业的政策接连出台,具体操作层面也措施频出,文化金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现实中文化与资本的对接却一直不够顺畅。“一方面社会上的资本涌动,投资者涉足文化产业的意愿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大量的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严重匮乏,却又缺乏融资渠道,文化资源尚得不到有效的转换。” 彭中天说。
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开始通过上市的途径直接募集企业发展资金,但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银行信贷仍是国内文化企业获得融资的最主要途径。
“问题是现在银行开发的金融产品基本上是服务于传统产业,重视有形资产,缺乏适用于文化产业投融资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就使得大多数文化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对抵押和风险控制的要求,给二者融合带来了很大困难。” 李小磊说,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认为,要实现文化与金融的有效结合,需要二者各自创新发展和服务模式。“文化企业应当积极完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具备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规范性,建立资本市场信任的内部管理模式。资本市场也要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探索,改变传统的以土地、房屋、设备等硬资产为质押的融资模式,推出符合文化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点的金融工具。”此外,他表示,也可以尝试逐步放低上市门槛,加强创业板监管规范,使中小文化企业有更多直接融资的可能。
北京银行在服务文化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目前在北京市的文化企业贷款中,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涉及设计创意、影视制作、广告会展、出版发行等领域。2008年北京银行分别以版权质押的方式为华谊兄弟的14部电视剧提供了1亿元的打包贷款,为电影《画皮》提供了2000万元贷款,开启了金融服务文化的新模式。据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章志勇介绍,北京银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持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品经理和风险管理团队等举措,指导全行区域文化产业业务的开展。同时,创新担保方式,推出打包贷款和版权质押等方式,为相关企业提供服务,不但作为贷款的提供者,同时作为金融服务方案的综合提供方,为文化企业提供决算、理财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方案。
规避风险 实现共赢
“文化讲求个性、讲求形象,金融讲求操作、讲求规律,更多的还要考虑投入产出的问题。在文化产业领域,文化和金融不能各行其是,而要共同探讨一个新的模式,经过融合和创新,达到共赢的境界。”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说。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鑫认为,支持金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实现二者有效共生,关键是通过政策来规避金融投资风险,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以此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梅松表示,政府应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加强引导支持力度,积极与银行合作,引导银行推出新的信贷产品。同时,建立文化企业贷款担保机制,降低银行风险和企业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