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电视里也能看到电影,但从电影大屏幕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而且电影的音响效果比电视好。”正在数字电影放映大棚里看电影的宁夏永宁县李俊镇农民杨德生说。
数字电影放映大棚近日来到李俊镇,向当地农民展示播放了《就错结良缘》《抗日冲锋队之猎狼行动》,杨德生前来观看的就是《就错结良缘》。
《就错结良缘》虽然是2007年的电影,但是对李俊镇的不少农民来说,这是“新电影”,因为他们没有看过,不时有赶集的农民涌进数字电影下乡放映大棚内津津有味地欣赏。
以往由于国土辽阔、农民居住较为分散,胶片电影拷贝成本较高,电影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难度较大。2006年,以数字放映新技术为先导的中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展开。
在宁夏,当地已经全面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近两年来,自治区政府将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列入政府民生计划予以保障。
从2010年起,宁夏计划用3年时间恢复覆盖全区的城镇电影阵地,让农民可以在自家门口体验到宽银幕、高清晰、立体音响营造的视听效果。
“过去村里人看电影只能到城里去看,一来交通不方便,另外二三十元一张的电影票,我们农民也舍不得买,现在电影来到了农村就方便多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头营村农民马骏理说。
不过一些农民也反映,随着电视普及,农民也可以从电视上看电影,一些下乡电影在电视上已播过了,他们企盼下乡放映能多些最新的电影大片。
中国农村电影改革主要推广数字电影。与胶片电影相比,数字电影不再使用胶片、拷贝,省略了冲洗拷贝、运输等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没有拷贝成本,数字拷贝可以无限复制,放映规模可以迅速扩大。
2006年至2010年,中国共组建农村电影数字院线240条,数字电影放映队4.1万多支,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万多套。2010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超过800万场,覆盖了中国60多万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