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教育才是通向成功的良方?中国方式还是美国方式?也许,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中式悍母教育为何震动美国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终身教授蔡美儿,近日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使她成了世界上最受争议的一位母亲。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一时间,蔡美儿和她的“中式家教”成为了美国人人谈论的话题。随着她的故事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讨论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好莱坞甚至准备将这一热门话题搬上银幕。
1
虎妈和她的战歌:不打不成器
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现年49岁的她生肖属虎,与美国丈夫育有两个女儿。在她的新书《虎妈战歌》中,她宛如一只母老虎,采用传统的中国式的严厉教育法,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才。她始终坚信家长才更了解什么对孩子才是好的,“如果让10岁的孩子去选择,他/她会永远选电脑游戏。”
日前,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为题摘录了《虎妈战歌》的部分章节,包括蔡美儿为了让自己7岁大的女儿学会弹钢琴曲《小白驴》,逼迫孩子连续数小时练习这首曲子,中间不许她休息甚至去卫生间,一直到学会弹奏为止。这犹如向美国社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对习惯于放养自己孩子的美国家长们来说,蔡美儿的教育方式简直太离谱了!
而蔡美儿的教育之法沿袭于她的家庭。她的父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对女儿有着很高的期望,在蔡美儿不听话的时候,她的爸爸曾不止一次地用家乡话骂女儿是“废物”。在父母的严格教导下,蔡美儿顺利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做过《哈佛法学评论》的执行主编,如今是耶鲁法学院的终身教授,还是一名作家。
当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降生后,她也将父辈教育子女的方式运用到了自己两个女儿身上,“我的教育模式完全效仿我的父亲”。两个女儿取得全A的优异成绩,擅长钢琴和小提琴,并在很多比赛中取胜,4岁时就会读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作品。
下面这些事是蔡美儿的女儿索菲娅和露露绝对不允许做的:夜不归宿;小朋友的小组娱乐活动;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学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任何乐器……
这些“不打不成器”、“响鼓必须重槌敲”的规矩,在中国一些家庭似乎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与西方的教育方式完全相异。“西方父母始终强调孩子的自尊,批评孩子也只说些拐弯抹角的、鼓励性的话。而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坚强而不是脆弱的,因此不顾一切地辱骂、加压。”在蔡美儿眼中,中国妈妈可以对女儿说“胖妹,减减肥吧”,而西方父母从不提“胖”,只闪烁其词说些“健康”之类的话,但是他们的孩子到头来还是因为饮食失调和自卑而接受治疗。
蔡美儿对自己的中式育女成果甚为自豪。
在一张美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中,蔡美儿自信地两臂相抱,身边两个乖乖女一个弹着钢琴,一个拉小提琴,皆面带幸福微笑:似乎是要以实例向西方父母展示东方更牛教育的成功。
2
美国人的反应:向虎妈学习
很快,此文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强烈的反应,媒体评论铺天盖地,家长之间议论不休。有人对蔡美儿表示赞赏,有人进行尖刻地讨伐,将其称为“法西斯母亲”。
有的媒体称“蔡美儿可能确实脑子有病”。美联社发表的文章标题为“虎妈回忆录遭遇虎啸”。《纽约时报》称,“她不让孩子参加更加需要思维能力的活动,因为她这窍不通”,“难怪15岁至24岁的美籍亚裔女性有这么高的自杀率”。
虽然蔡美儿的做法让许多美国媒体感觉不可思议,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许多美国人在网上表示支持,甚至准备在自己孩子身上尝试。因为华人孩子的优良成绩不得不让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竞争力感到担忧。接近两万名读者参加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严格的东方教育和鼓励性的西式教育之间,高达62.5%的读者认为前者对孩子更有利。
对此,《新闻周刊》着力安抚美国母亲们。报道称,即便虎妈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分数高,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经济更强大、国民更有创造性、社会更胜一筹。比如中国没出过比尔盖茨,而且,如果有条件,中国母亲还会把孩子送到美国读哈佛。
不过,不管人们对虎妈的教育方法如何褒贬不一,随之而来的却是《虎妈战歌》的洛阳纸贵,以及虎妈的一夜成名。如同搭上火箭,新书一上市就在亚马逊网上书店排名前列。当美国各地还在育儿方法上争论不休时,蔡美儿已经踏上了售书巡回宣传的旅程。
随着论战日渐激烈,风口浪尖上的蔡美儿日前澄清,《华尔街日报》的书摘是断章取义。蔡美儿强调,东方式的家庭教育如能配合母爱、理解和家长参与,肯定能帮助孩子长大后过幸福生活。她的书不是父母教育儿女指南,而是她为人母十余年的回忆录。
不管如何争论,现实的是,蔡美儿引发了美国人对于不同风格教育方式的深思。
3
中国人的举动:向西方学习
在网络的推动下,虎妈的育儿经不仅在美国吵得火热,也漂洋过海传到了中国,引发了中国读者的热议。由于春节临近,中译本目前仅限于在北京上架,但是网络售书已颇为红火。
乍看起来,蔡美儿的论调显然应该在中国找到支持者。然而正像美国《时代》周刊所说:中国本土的母亲已不用蔡美儿的那套法子了,她们现在借鉴的是美式亲子法。
中国家长开始逐渐转换思维,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在城市中受过教育的父母,更希望远离严格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孩子在更民主、宽松的“美式”风格中成长。中国政府也开始不满于其应试教育体制,希望向西方寻求灵感,希望教育出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毕业生。
看到《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刊登蔡美儿文章的译文后,一名中国读者说,“中国家庭教育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大多数家长制定的规则也没有文中这位母亲这样缺乏弹性”。
著名海归洪晃就直斥蔡美儿的行为简直就像“地狱老母”,她表示:“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身为法学教授的蔡女士在自命不凡这方面,可算是孤芳自赏了。”
也许,很多家长都还记得11年前那场震动中国社会的悲剧。2000年1月17日,徐力,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二学生,因不堪忍受母亲对自己学习的严苛要求,而拿起了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正是由于母亲采取殴打、侮辱的方式威逼儿子学习导致了这场悲剧。
有中国教育界专家指出,“典型的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都走极端。虎妈的教育方式可以让一些孩子变成著名钢琴师,也会让另一些孩子像徐力那样心理彻底崩溃。为人之母,应该根据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变成一位适合他们需要的虎妈。”
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对比成了当下美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时也引起了好莱坞的兴趣,曾经一手打造了1989年《喜福会》的制片人正在寻求机会,将这一热门话题搬上大银幕,这也有望成为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探讨美籍华裔母亲与女儿关系的影片。
最受争议的一段《虎妈战歌》
下面这件事表明,中式家教的强迫管用。小女儿露露当时大概7岁,还在学两种乐器。她在练一首名叫“小白驴”的钢琴曲。这首曲子很可爱,你可以想像一头小驴和主人不慌不忙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但对初学者来说极难,因为两只手要以不同节奏彼此配合。
露露弹不下来。我们连续练了一星期,两只手分别练了无数遍。但是,只要一合练,一只手就会和另一只手混在一起,弄得乱七八糟。最后,在上课前一天,露露宣布不练了,跺着脚怒气冲冲地离开座位。
“马上坐回到钢琴前面”,我命令她。
“你不能强迫我。”
“我当然能。”
回到钢琴前,露露对着琴又砸又拍,两腿乱踢,还抓起乐谱撕个粉碎。我把谱子重新粘好并做了塑封,这样就再也撕不碎了。然后,我把露露的玩具屋拖到汽车前面告诉她说,如果明天以前练不好“小白驴”,我就把玩具屋拆了。我还威胁她,不许吃午饭、晚饭,不给她圣诞礼物和光明节礼物,两年、三年、四年都不开生日派对。当她还是弹不好,我告诉她说,不要再做懒鬼、懦夫、任性的小孩和可怜虫。
丈夫杰德把我拉到一边。他让我别再辱骂露露,他不认为威胁露露有任何帮助——可我根本没骂她,我只是在激发她的意志。
我卷起袖子回去找露露。我用上了能想到的所有武器和办法。我们没吃晚饭,一直练到夜里,我不让露露站起来,不准喝水,甚至不准上厕所。家成了战场,我喊得嗓子都哑了。
突然之间,露露会弹了。她的两只手出其不意配合起来,右手和左手沉着冷静地各干各的,就是这样。她试着弹了一段,然后更自信更迅速地弹了一遍,坐在钢琴前面不肯走。
那天晚上,她跑过来睡在我床上,我俩搂抱在一起,笑个不停。几周后,她在一个小型音乐会上弹奏“小白驴”时,一些家长走过来说:“这首曲子露露弹太合适了,那么活泼,完全是她的风格。”
虎妈妈的十大“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
7.不准有科目低于A;
8.除了体育与戏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10.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羊城晚报:虎妈妈的教育方式不是中国式的
随着《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文版改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的热销,“虎妈妈”已经成了近期互联网的热词。接着就是平面媒体记者的紧急跟进,组织讨论,采访教育学家,讨论“中国式教育”的前景。许多具有现代人文知识背景的专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并不认可这种虎妈妈式的教育方式。但是,关于“中国式的教育方法吓着了美国人”这种观点,已经在互联网上四处流传,就像一个新的木马一样。有人甚至说,美国人最害怕的并不是“歼-20”战机,而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它将战胜美国那种以“自由平等”为主导词的教育法。
我觉得这种讨论本身就是捕风捉影。中文版的书名《我在美国做妈妈》,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是一个中国妈妈在美国教育孩子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国妈妈自己的个人选择,与“中国式”没有太大的关系。
首先,蔡美儿不是中国人。她的祖父辈是福建籍,20世纪初期就移居菲律宾,做生意发财了。她父亲青年时代移居美国,在麻省理工接受教育。蔡美儿本人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和接受教育,现在是耶鲁大学教授;丈夫是她的同事,美籍犹太人。她的家庭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家庭。她所采取的家庭教育方法,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其次,蔡美儿的教育方式为什么就是“中国式的”呢?不能因为蔡美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家长作风,偶尔采用“语言暴力”,就认定这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蔡美儿的祖父母的暴力教育方法,传给了蔡美儿的父亲,她的父亲再传给了她?我们不知道。由于资源紧缺、竞争激烈等各种原因,中国的父母的确多数是这样的。但是,美国的家长也不是绝对不采用粗暴的教育方法。蔡美儿就是一个美国家长。为什么一定要给这种教育方式安上一个“中国式的”标签,从而将问题引向两种文化之优劣的无谓比较?
接下来我们列出蔡美儿教育子女的十条戒律,看看哪一条符合“中国式”。
1、不准夜不归宿。这是“中国式”吗?敢于夜不归宿的女孩,是中国正在读书的女孩子吗?这是对那些过于自由的孩子的禁令。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这是中国父母的想法吗?这完全就是一个美国人的想法,不要扎堆,保持独立。中国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跟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这是中国父母的方法吗?中国父母想当星爸星妈的大有人在。即使不想当星爸星妈的,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给落下了。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对中国孩子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之所以有这样的规矩定出来了,就是因为受不了孩子的抱怨。中国孩子中的大多数,他们都不会抱怨,而是忍气吞声,埋在心底。因此,中国式的父母根本就不会定下“不准抱怨”的规矩。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这一条全世界都通用,只是中国的家长根本用不着定下这样的规矩,因为中国的居住条件实在是太差,一眼就能观察整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不像美国家庭的住房,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干什么,所以要约法三章。
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中国的孩子根本就不会擅自选择。因为每选一项课外活动项目,都需要家长签字,而且还要另外交钱。孩子能做这个主吗?只有美国的孩子敢于擅自做主选择,所以有这一条。
7、不准有科目低于A。这一条很像一些专制的中国父母,但数量较少,就像蔡美儿在美国的父母中也算少数一样。
8、除了体育与戏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这一条很有意思。你想想,一个学生什么都拿第一,连德育课都拿第一,这种孩子有什么出息?很多家长都不在乎这些,只要第一就行。这一条不仅不适合中国,也不适合美国。这是一种知识分子家庭对孩子管教的怪癖。目的在于避免平庸。
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练了钢琴和小提琴,还能练别的乐器?那不被中央音乐学院挖走才怪。这种规定是“中国式的”规定吗?
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对上一条规定可能出现的逻辑漏洞进行堵塞,这更不是中国式的父母,只有学习科学的教授,至少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才有这么严谨的思维习惯。
总之,“虎妈妈”蔡美儿的教育方法,根本就不是中国式的。它应该是美式教育思维中的一个特例。表面上看,有点家长作风,像中国式的家长。但从她的思维逻辑中可以看出,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因此,不要将这种事情弄成一个两种教育制度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