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消费热、影城渐入佳境,总体仍处培育期:县域春节文化消费观察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春节这个一年一次的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时间点,之前集中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军和打工者们快速分散到他们最初所属的县镇。这批短暂回流的人群既为地方上带来了极大的商机,也带来了考验。尤其是对于文化消费行业来说,见惯了大城市文化市场繁荣的返乡客们,小县城提供的文化消费能否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在这些返乡客眼中,家乡的文化消费水平相对于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大城市还差多少?记者借春节返乡之机试图一探究竟。

    影院、网吧消费是主流, 年轻人是主力

    至少7天的假期,总不能就在饭桌和牌桌前度过,于是近年来全国各县级地区新建、改建的影剧院吸引了绝大多数文化消费者。

    记者在河南省新密市市区人流比较密集的丹尼斯百货附近看到,其所在的兆吉商厦的六楼,一块“新密影视城”的醒目招牌引起了许多路人注意。在郑州大学读书的当地学生孙莹告诉记者:“这个电影院是去年12月才开始营业的,影厅内部与郑州的影院没有什么差别,并且票价更便宜。”据了解,此前该市也有几座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剧院,不过放映设备比较落后,观影者手中拿的都是赠票。而当地的剧院更是一直靠政府补贴为生。

该影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座影视城是按国际标准打造的多厅影院,能够满足中高档消费人群的需求,也能为观众提供一个较好的休闲娱乐环境。记者还发现,该影视城拥有多个影厅,可同时容纳近千位观众观影,这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已能极大满足观影需求。

    记者在影城售票处还注意到,除了《武林外传》、《最强喜事》、《我知女人心》等几部影片的票价在30元外,其他影片的票价都是10元,再加上影院推出的其他优惠措施,吸引了众多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者。

    这个现代影院在县级地区的出现并非特例,记者从多位返乡学子口中了解到近年来数字影院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县镇广泛涌现。如在深圳攻读研究生的重庆学子李林营告诉记者:“去年10月,铜梁县影城改造为数字影院之后加入了重庆保利万和电影院线,这个新的影院是按照国家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3D数码豪华影城,内设4个专业放映厅,全进口放映设备,寒假期间我们高中同学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就是到影城看电影。”

    春节期间另一个人满为患的文化消费场所便是网吧。而记者在各个网吧看到最多的,便是至少三四个人坐在一起联机打反恐精英和魔兽争霸一类的多人游戏。在上海一家通信公司工作的王鹏飞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是难得的朋友相聚的时间,尤其是现在朋友们大多在外地,于是近几年来相约春节期间来网吧打游戏是几个高中朋友保留多年的节目。”在一家名叫“一网情深”的网吧,管理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来消费的人很多,会员卡办理也特别火爆。”

    然而除了火爆的新建现代影院和网吧以及书市,各县镇的老剧院则冷清了许多。对于县镇老百姓来说,看商业演出仍是个新鲜事,春节期间也不例外。许多返乡客表示,春节期间能看到的演出大多仍在庙会和旅游景区里。而多数仍未完成改制的县级剧院,春节期间大都放假了。某剧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平时都没什么人看的演出,到了假期电视上都是演出类节目,老百姓更不稀罕了。”

    此外,记者发现,春节期间县镇地区为数不多的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仍以学生军等年轻人为主,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于现代意义的文化娱乐消费热情相对更高,另一方面是相对较小的生活压力使得他们愿意把手中的钱投向文化消费市场。

    东部县镇文化消费多于中西部

    虽然全国各类县级地区的影院、网吧等文化消费场所一直在向大城市学习和靠拢,然而缩小了差距的仍是书市、网吧等相对投资较少的领域。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东部沿海县级地区不仅文化产业相对比较繁荣,其居民的文化消费在种类和消费份额上也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以相对大众化的电影产业为例,去年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繁荣,促成了大量民间资金涌向产业终端,让一度沉寂的城镇影院持续复苏。目前,中国电影院线覆盖率中一级城市占了80%以上,二三级城市为10%,农村市场占比为6%。有专家认为,国内二三级城市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县级影院或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近两年电影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沪宁杭等重点城市影院逐渐饱和,民营资本投资迅速转向临近的县级城市。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浙江各类资本共投资2.2亿多元,新建或改建三厅以上的现代化多厅影院29家,其中县级城区影院就有19家。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来现代影院也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不断涌现,但大多数仍停留在以前的老剧院和落后的放映设备中。

    而对于相对高端的商业演出、艺术品展销等文化消费,中西部县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加明显,这也与不同地区的居民文化消费理念、方式有着很大关系。

    据此前《人民论坛》杂志等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国内居民的文化消费理念、层次、方式,在不同地域有着较大差异。仅以东部县镇和西部县镇为例,在回答“您的月平均收入中,用来进行文化产品消费的份额一般占多少”时,仅15.7%的东部县镇受访者选择“1%以下”,而做同样选择的西部县镇受访者占56.0%;根据统计结果,月平均收入中用于进行文化产品消费份额高于5%的东部县镇受访者占38.3%,而西部县镇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11.0%。考虑到西部县镇居民的月平均收入远低于东部县镇,则东、西部县镇居民实际日常文化消费额度的差距是相当大的。

    郑州当地一位主管文化的官员对记者表示,目前中西部地区县镇一级的恩格尔系数仍然较高,人们收入水平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健全,医疗、子女教育等支出过大,并且由于文化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县镇地区居民的消费支出惯性以及边际效用递减约束着消费量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因此可以说中西部县镇地区的文化消费仍处于培育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