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下,如何让文化共享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服务当地群众?日前,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率领督导组先后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调研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三省文化部门都结合本省实际,在资源建设上注重发展地方特色资源,在服务方式上努力探索新模式,各具重点和特色,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做法,力图让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因地制宜突显地方特色
共享工程首先要实现的是资源共享,但是,适合本省的资源不能单靠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来提供。在这方面,各省分中心动足了脑筋。吉林省分中心在购买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还专门成立了特色资源建设基地,完成了《吉林二人转》、《长白山动植菌物图片》等专题数据库建设,并依托地区优势,开始了文化共享工程优秀资源的朝鲜语译制工作,目前已译制视频资源800余种500多小时,内容涵盖文艺、农科、卫生等各个方面;另外,依托本省图书馆联盟,吉林还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与高校资源的共建共享。黑龙江省分中心自主创建了历史文化、冰雪文化、旅游文化等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成了由21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组成的数字资源库群。
有了资源,如何传输给群众?资源传输渠道也是各省分中心努力的重点。辽宁省是全国率先实现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的省份之一。2008年,辽宁省借数字电视改造的契机,用已经覆盖全省98%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传输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工程的进村入户。如今,辽宁的6个涉农县区有209万户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机顶盒点播共享工程数字频道的节目,这成为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的最大亮点。吉林省共享工程分中心利用农村现代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在农村覆盖广泛的优势,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视频平台上搭建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窗口,使文化信息资源借助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这条“高速公路”迅速传输到广大农村。
管理好各县支中心也是一大难题。以黑龙江省为例,由于所辖面积较大,路况较差,一旦基层中心服务器出现故障,就会长时间停止服务。面对实际,黑龙江省分中心创建了全省共享工程远程监控技术管理系统。省分中心管理员可在系统上远程监控各县支中心的服务器,并可通过互联网进行管理、维护等操作,还可直接进行统一的资源更新发布。这种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效率,节约了大量技术维护成本,减少了因为地理位置而造成的信息鸿沟,对促进整个边疆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需求从求乐到求知
但是,单单建设文艺资源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相比,这也不是共享工程的优势。2009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对辽宁省群众使用共享工程资源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最受群众欢迎的依次是农林科技、农民手艺等引导致富的资源、教育资源和法律维权资源。而在过去,文化娱乐资源一直是群众需求的重点。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科技、教育问题在农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东北地区,由于天气寒冷,农民一年中有很长的时间都在“猫冬”,这个时间就成了他们“充电”的好机会,群众对于知识的需求非常旺盛,一些下岗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也渴望得到相关的培训。
共享工程顺应群众需求,成了群众求知求技的好帮手。辽宁省铁岭市农民石良扶的儿子搭大棚、种油桃,石良扶经常把共享工程资源中种油桃的信息存储下来,再给儿子上课,油桃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越来越高;吉林省分中心利用本省再就业网络培训基地,与街道、社区合作,举办了再就业培训班,提高了下岗人员的专业技能;吉林省通化县支中心走进学校开展“珍爱生命,远离车祸”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活动,宣传交通安全防护知识,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和欢迎。
经费和队伍仍是最大难题
东北三省中,辽宁省由于地区经济相对发达,配套经费相对充足。从2008年起,省财政先后投入专项经费5700万元用于共享工程的技术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2010年起,辽宁省将文化共享工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去年的专项资金达1048万元,并且成立了独立建制的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核定编制26人,为文化共享工程的长效、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共享工程的配套经费情况并不乐观。目前国家的大部分拨款和地方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各级中心、服务点设施建设,缺乏日常维护和运行经费保障机制,直接制约了共享工程效力的发挥。以黑龙江省为例,据2009年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基本情况年报统计,全省县区级图书馆全年财政投入平均每个馆45.6万元,虽然比2006年增长近一倍,但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全省共享工程128个县区支中心,能保持服务器主机每天开机、正常运行的不足70个馆;一半以上的县区图书馆没有网络光纤接入经费和设备运行经费,导致省中心花大气力建设的全省图书馆远程监控技术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闲置一半,无法发挥覆盖全省的先进功能和技术效益。
在队伍建设上,东北三省各级中心都加大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吉林省各级中心仅去年就举办各类培训301次,接受培训人员达2万余人次。但是乡、村共享工程队伍薄弱,服务人员不专职、不专业等仍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面临的共同问题。乡镇文化站中,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兼职,村文化活动室更是缺乏专门的管理服务人员,相对稳定与专业的文化共享服务队伍仍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共享工程更好地服务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