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紧紧围绕群众文化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按照“建成投放一批、建设上马一批、规划布局一批”的思路,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质量
近年来,长沙市整合资源,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不断丰富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质量。长沙市文广局按照“向群众要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的思路,开展了群众文艺“百团汇演”活动,以业余团队为中坚力量,推动文化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校园,现已发展团队1087个,3年来共举办大大小小的演出2万余场,惠及群众600多万人。长沙市文广局还在湘江剧院建立了“湖湘戏剧传统文化基地”,开展“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湖湘戏剧文化公益展演活动,打造了以湘江剧院为中心点辐射全市范围的长沙“新戏窝子”文化品牌,解决了群众看戏难的问题。此外,长沙市各县(市)、区也按照“因地制宜、一地一品”的原则,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战略。长沙县的“五彩星沙”、望城县的“相约斑马湖”、宁乡县的“周末我登台”、浏阳市的“广场月月乐”等广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被群众称为“永不落幕的舞台”。
探索和创新文化服务模式
长沙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文化发展规划,并通过实事下任务、示范树典型、考核排名次等措施调动基层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连续5年将送戏送电影下乡、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并积极探索和创新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方式,有序、有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长沙市已全面实现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131”目标,年均放映电影2万多场;市属文博单位和爱教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通过开展深受群众欢迎的“星城科学讲坛”“书香星城”和文博巡回展览等活动,拓展了惠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长沙市文化部门还积极鼓励群众自办文化。长沙市目前自办文化团体(场馆)有500多个,民营博物馆达20多家,望城县靖港镇应农图书馆、秦石姣剪纸艺术博物馆等一批自办文化场所深受群众欢迎。此外,当地文化部门还积极引导市民和未成年人参与文化活动。2010年开展的长沙市“百佳群众文艺团队”评选暨“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星辰在线网络投票达到近20万票,网站专题总点击量超过100万次。在服务方式上,当地文化部门坚持方便群众、联动基层,不违农时,不择场地,不拘形式,由此形成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汇成了长沙公共文化建设的滚滚洪流。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
坚持公共投资带动。近年来,长沙市、县区两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40亿元,建设“两馆一厅”和橘子洲生态文化公园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阵地。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送戏送电影下乡、广播电视户户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加大,有效带动了文化行业和文化领域投资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驱动。长沙市文化部门一手抓专业艺术团体体制改革,提出“公益性、经营性、兼营型”的分类目标,使剧团建设焕然一新;一手抓公益性事业单位机制创新,以“抓服务、出成果、扩影响”为目标,对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实施“单位目标管理、个人岗位管理、学术课题管理、后勤物业管理”,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坚持区域部门联动。长沙市从地域上突破地方文化单极发展的格局,从体制上破除文化部门单兵作战的局限,坚持文化建设统筹推进,共建共享。积极开展对口援建活动,推进了韶山一号工程和湘西里耶秦简博物馆建设;联合三市共同打造湘江文化带,在区域联动中整合资源求发展。此外,文化部门还联动财政、发改部门推动文化实事建设;整合文化、旅游、商务部门,打造文化橘洲、娱乐之都等文化品牌;会同组织、工信委等部门推进党员远教、文化共享工程、农村信息服务的设施同建、资源共享,在部门联动中形成合力谋共赢。
推进“人才兴文”战略
长沙市通过大力推进“人才兴文”战略,一手抓队伍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支撑,一手抓营造氛围,形成了社会全面参与支持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专业与业余互动,壮大人才队伍。目前,长沙市专业艺术团体和公共文化机构及乡镇街道专、兼职文化专干达1000余人,文化骨干达1400余名;各类文艺协会(团体)14个,会员达4000多人。专业与业余文化队伍的相生互动、相辅相成,形成了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引进与培育并举,提高队伍素质。近年来,长沙市还引进和招聘各类专业文化人才近百人,并通过委托培训、在岗进修、自主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借用外脑、嫁接外力来提升工作水平。组织市直艺术院团、群艺馆、图书馆实行农村定点对口辅导和社区包片辅导,市、县两级文化部门近3年共培训文化辅导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员、非遗普查员等各类骨干人才3万余人,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文化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管理与创新并重,激发人才活力。长沙市文化部门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深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积极优化人才考评机制。大力开展“群众文艺十佳团队”“优秀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承人”和“自办文化先进个人”等基层文化建设典型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形成了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